根据学院安排,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我于2022年7月18日至7月29日期间在舟山海星轮船有限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暑期实习。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财务部门,亲身参与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学习和实践,获益良多。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实习经历。
实习单位简介:
舟山海星轮船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11月,是舟山市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企业,前身为舟山市轮船公司,1998年经过产权制度改革后更名为现在的舟山海星轮船有限公司。公司是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截至20xx年底,公司员工人数超过1020人。公司秉承“旅客至上”的理念,坚持安全运营和优质服务,执行“客运为主,客货运并举,多元经营,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截至20xx年底,公司拥有常规客船6艘,高速客船25艘,“普陀之星”游船1艘,“爱琴海”游艇1艘,总客位5183个,总吨位10899吨。货运方面,公司拥有货船6艘,包括国际货轮3艘,总载重吨22.84万吨,国内货轮3艘,总载重吨5.7万吨。公司管辖朱家尖蜈蚣峙客运站、沈家门半升洞客运站及相关码头,经过30年的发展,公司总资产已达10亿元,经营客运航线10条,主要包括普陀山至岱山、上海吴淞、宁波大榭、桃花至宁波大榭、普陀山至衢山、洋山等沿海客运航线,以及普陀山至沈家门、朱家尖、桃花等岛际客运航线。公司年客运量达750万人次,基本实现了“长途航线舒适化,短途航线快捷化”的经营目标。公司秉承“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以“同舟共济,务实创新”为核心价值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公司荣获多个荣誉称号,包括全国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先进单位、交通部部级优质运输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等。目前,舟山海星轮船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涵盖轮渡、海运、外事旅游客运、船用物资等领域。
实习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海星轮船有限公司根据公司的行业特点和业务需求,在内部设立了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来负责公司的财务核算和会计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公司的资金管理、预算编制、财务分析等工作;会计部门则主要负责业务凭证的整理、会计账务的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工作。同时,针对下属企业的特点,公司也在各个下属企业中建立了相应的会计机构,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有效适应公司的运营和发展需求。公司采取非集中核算的组织形式,将业务的具体处理和报表编制分散到各个下属企业的会计部门进行,而总公司的会计部门则负责总体核算和全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工作。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
许昌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一)引言
许昌市地处河南省中部,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市域包括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市、鄢陵县、禹州市、襄城县,下辖43个乡、35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设有2194个村民委员会和210个居委会,总面积4978平方公里。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内的动态概念。在满足城市适度发展规模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用地结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获取更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过程。在许昌市的实践中,需要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手段,以期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二)许昌市概况
许昌市位于中国中部,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的地形特点。整体地貌景观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其中平原占全市面积的72.81%,低山丘陵占10.43%,岗地占16.75%。许昌市气候属于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不过,由于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常会受到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全市四季气候各具特点: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时间长,冬季寒冷少雨雪。气温方面,最热的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约为27.2℃;最冷的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在0℃至0.5℃之间。许昌市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开发程度较高,非常适宜粮棉商品生产的发展。
许昌市地处华北区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亚区植物区,境内矿藏丰富,主要包括煤、铝土、铁、硅石、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等。经过调查,发现市内共有124科、411属、719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包括野生植物448种和栽培植物271种。在自然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后,大部分低山丘陵地区开始呈现槽罐丛植物的特征。
许昌市位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区,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交通运输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主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了中原城市群中京广发展轴上的重要城市节点,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近几年,许昌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已超过7000亿元。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许昌市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考量土地利用效率的系统,涵盖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全面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现状、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客观地表达了土地利用的重要功能。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集约化、高效化和协调化三个主要目标。因此,可以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协调性四个方面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表11- 4):①影响和制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性质与用地结构协调度,1级、2级地价区中工业、仓储用地比重,城市用地可持续发展年数,人均耕地占有量,环境污染状况和城市绿化状况等。其中城市性质与用地结构协调度可用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人均单项建设用地进行分析,确定用地结构是否与城市性质协调一致;城市用地可持续发展年数主要反映城市外延扩展的约束程度,涉及行政区划约束和规划范围约束的概念。
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效率,包括土地投入程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包括单位用地固定资产投人、基础设施配套完各程度、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程度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可以从各项基础设施的状况中间接反映,如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工业废水处理率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可以用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等指标衡量。土地利用程度包括土地利用率、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强度等。土地利用率和城市人口密度的逆指标是土地闲置率和城市人均用地;土地利用强度主要通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反映。
③土地利用效率,包括单位面积第二、第三产业GDP,单位面积工业产值、利税、商品交易成交额以及基准地价等。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发展变化趋势,包括城市人口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固定资产投资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第二三产业GDP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等。张富刚等人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进行分析时也采用了这种层次型评价指标体系。他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分解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具体指标与前面提及的基本相似。
表11一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不同研究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龚义等人以浙江省义乌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包括三个空间层次,即单个地块的土地利用、若干地块所构成的均质区域即所谓潜力区的土地利用以及城市总体的土地利用。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范围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应针对空间尺度的差异,即城市建成区、潜力区和地块三个不同的空间层次,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表11- 5和表11- 6是宏观和中观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微观层次以地块为评价对象,评价地块的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建筑潜力。微观层次的评价主要选择建筑容积潜力、经济潜力和环境潜力三个指标。这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有效衔接以及不同层次体系的评价结果如何协调一致。例如,某地块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但其所在的中观区域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总体较低,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应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土地集约利用。
表11一5宏观层次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表11—6中观层次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3.国土资源部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解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目标的问题。其中,目标是使土地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距最小化,而约束条件是土地投入量不能超过相关法规规定的限制。基于这一理解,构建了宏观和中观尺度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首先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对象为建成区所有土地。评估城市土地在投入强度、使用强度和经济效益等三个方面的情况(表11-7)。其次是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功能区类型如居住、商业、工业等分别设立。居住功能区评价指标的选择侧重考虑土地的使用强度和投入状况;商业服务区则侧重从使用效益角度选取指标;工业功能区则侧重考虑投入强度和经济效益。这一评价体系不仅反映了集约利用的内涵,还考虑到了评价区域的不同尺度,并且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适度规模问题,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表11—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方法
1.标准化方法是指为了在特定范围内建立秩序,制定共同且可重复使用的规则来解决实际或潜在问题的活动。
2.权重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元素,通过层层分析和比较,最终确定各元素在决策中的重要程度的方法。通过对各个元素之间两两比较,建立层次结构,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权重,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3.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综合考量各项指标,将其转化为一个综合指标,以反映参评单位的整体情况。这种方法可用于评价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小康生活水平达标进程等,也可应用于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参评单位的综合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评价实例分析:
1.评价实例许昌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
到20xx年,许昌市建设用地82322.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53%。建设用地中
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2221.85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占比89.29%,面积为73507.66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占比6.78%,面积为5581.92公顷;其他建设用地占比3.93%,面积为3232.27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面积占比为10.59%,总计7787.21公顷。同时,建制镇在城乡建设用地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用地面积3954.0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5.38%;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55511.8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5.52%;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面积4378.1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5.96%;采矿用地面积1876.3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55%。
在交通水利用地中,铁路用地面积为731.09公顷,占总面积的13.10%;公路用地面积为***公顷,占总面积的***%。
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为5600公顷,其中地面积为3329.16公顷,占比59.29%;管道运输用地面积为6.29公顷,占比0.11%;水工建筑用地面积为796.99公顷,占比14.23%;水库水面用地面积为718.39公顷,占比12.82%。
其他建设用地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面积为646.45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为7.3%。
20.00%;特殊用地面积为2585.82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的80%。
2.许昌数据
许昌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现状数据
指标
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容积率
人口密度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
许昌县鄢陵县长葛市禹州市魏都区襄城县0.27 982
0.14 851
0.21 1052
0.19 666
0.29 3697
0.23 818
103.17 150.09 89.88 123.79 99.22 126.34 151.83 155.42 189.04 168.31 105.3
174.2
城镇化水平指标包括单位GDP的交通用地、单位工业用地、工业产值、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等。
工业用地率、绿化覆盖率、土地闲置率等是衡量城市规划实施程度和政策落实情况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指标的监测和改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规划和政策落实,可以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土地闲置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5 13.7 0.67 15 0.004 35.52 33.2 13.6 80 81
21.4 6.02 0.9 8 0.003 7.69 34.1 14.5 83 80
30.6 5.2 0.62 16 0.005 28.28 22.6 13.1 81 83
25.14 5.87 0.45 9 0.003 13.02 20.8 12.9 85 78
95.12 8.85 1.02 23 0.003 33.12 32.8 15.7 77 79
20.7 18.49 0.62 17 0.002 6.31 21.7 14.9 81 82
注:数据主要来源于许昌市20xx年统计年鉴及实地调查
1)标准化后值
2) 评价值
土地利用系统的成熟度是指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方面的利用程度。成熟度评价分值范围为0到1,分值为0表示土地利用系统处于最不成熟状态,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最低;分值为1表示土地利用系统达到理想的成熟状态,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最高。
评价分级3.评价结果分析1)分级分析2)空间分析
页面执行时间0.0174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