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内容繁多而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散。学生常常学了新的知识,就忘了旧的。因此,需要根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制定精心的复习计划。复习的第一阶段,着重让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好课本基础。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
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
③每章后的复习题涵盖了本章的重点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这些问题,少数困难学生可能需要老师的指导。希望学生们认真对待这些复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学期共六章内容,通过复习学生应熟练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有关有理数、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算,
2、有关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平行、垂直等方面的说理问题;
3、用尺规作线段、平行、垂直等作图问题;
4、识别空间图形、三视图等问题;
5、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一门既有逻辑性又有实用性的学科,它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数学,特别是双基,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挑战。
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要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根据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形成系统而条理清晰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和考试做好准备。
梳理分块,在进行综合复习的第三阶段,学生需要注重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反复练习。这个阶段的重点是通过大量的综合练习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综合练习题应包括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综合练习题,适当增加模拟题的数量。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筛选练习题,认真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及时进行讲解和评价,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在筛选综合练习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
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一、复习时间:
12月23日-------1月7日
二、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三、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11个单元:
1、除法
2、角
3、混合运算
4、平行和相交
5、找规律
6、观察物体
7、运算率
8、解决问题的策略性
9统计与可能性
10大数的认识
11认识计算器
四、复习目标:
1、通过系统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使用万、亿作为单位来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从而建立起关于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加深对角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体及其相应的视图,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画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5、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通过回顾和总结本学期的学习情况,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五、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在课堂中,老师教导学生如何抓住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突出重点,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还会着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班级实际情况
大部分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上都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是在分类和认识物体两个章节的内容上,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够透彻。同时,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在做题前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且在做题时认真细致、检查答案的好习惯。另外,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习惯等问题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在计算方面较为薄弱。有些学生甚至需要用手指计算十以内的数字,对于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更是感到很困难。此外,一些学生经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的情况,而且他们很少养成做完题目后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20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够准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理解10以内各个数字的组成,能够熟练读写0到20的数字。
2、加法和减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学运算。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在加法算式中,被加数、加数和和分别指参与运算的数和结果;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指参与运算的数和结果。加法和减法是密切相关的,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总复习,帮助学生系统化所学内容。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弥补可能存在的知识缺漏,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3、在丰富多彩的复习形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回顾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各种知识点,为了更好地复习,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分块归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可以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重点复习,加深理解和记忆。此外,可以设计一些专题活动来综合运用各项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6、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涉及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有趣的图形、加减法、购物、统计、综合训练。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认识数位,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3、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复习的主要目标 :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总复习,帮助学生系统化所学内容。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弥补可能存在的知识缺漏,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3、在丰富多彩的复习形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回顾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难点 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学情分析
一(1)班、一(2)班现有学生59人,其中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保证质量,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部分学生存在作业马虎、算题粗心、检查不细等现象;还有个别同学学习进度相对较慢,还未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学习有一定困难,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在复习时,个别同学对于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不够熟练,速度较慢;另有部分同学常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等情况,且检查习惯不够。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弥补不足,避免重复复习,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五。复习的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数学期末复习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我教的是二年级(1)班和(2)班,这两个班共有94名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
(2)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动力;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时,未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个别学生基础薄弱,口算速度较慢,笔算准确率不高;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审题能力,甚至出现读不懂题目的情况。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巩固学习,加深对除法的概念的理解,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使用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3、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角度来准确区分锐角和钝角,同时也能感知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可以在方格纸上实践将简单的图形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进行平移的操作。
4、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5、学生能够进行百以内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口算,能够进行整百、整千数的加法和减法口算,能够进行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数字估算。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学生将探索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规律,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他们会欣赏数学之美,也会尝试用数学去创造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0.通过整理和复习知识的全过程,我逐渐培养了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加深了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建立起了知识之间的网络。我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11.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享受数学带来的成就感。
三、复习重点:
1、通过不断的复习和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尤其是在100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同时,口算和估算也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重要方法。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法,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
2、通过复习和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表内除法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在解决各种相关问题中。
四、复习难点:
1、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重量单位。
2、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关于看图用数学问题。(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
4、结合实际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
五、复习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到万以内的数是指小于或等于10000的数。可以通过拆分数字、比较大小、读数等方式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可以采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注意进位和借位的规则,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性质,正确计算结果。 克和千克:克和千克是重量的单位,1千克=1000克。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与变换:认识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时,要掌握变换规律,准确操作。 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分析问题、整理信息、确定解题方法,逐步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画图、推理等方式解决各类问题。 统计: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图等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找规律(简单):在数列、图形、运算等方面寻找规律,通过观察、推理找出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1、“表内除法”的复习。
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除法的概念和计算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材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因此,对本单元的知识要求是:
a、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b、除法的意义。
c、用乘法口诀求商。
d、综合运用乘、除法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复习:
a、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和大小比较。
b、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是十进关系。
c、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进行交流。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减法计算,以及100以内的加法、减法计算。这些内容之间有很多联系,因此复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决每个计算问题时,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可以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此外,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应该学会合理估算,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的精确性。
a、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千、整百数加减。
b、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c、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d、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4.“克和千克”的复习。
好的,以下是修改后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认识它们的用途,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主要包括: - 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和关系; - 解释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正确选择使用克或千克作为单位。
a、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000克=1千克 b、用秤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c、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图形的特性(锐角和钝角)以及变换(平移和旋转),这些知识都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找到应用。因此,复习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描述图形和变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养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
a、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
b、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页面执行时间0.0094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