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品德教育和个人修养,传承着文明礼仪和美德传统。一抹温暖的微笑,一份坚定的追求,一份包容宽厚,共同谱写着美德颂歌中动人的乐章。
千百年来,我国一直重视文明礼仪,被誉为“礼仪之邦”。我国劳动人民注重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传承着悠久的传统美德。作为现代文明人,我们应当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意识。文明礼仪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琐事中,但往往被忽视。因此,我们应当将文明美融入现实生活中,传承并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在一个阴雨的下午,我来到车站等候乘车。车站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我费尽全力终于挤上了一辆车。车厢里座无虚席,人群拥挤不堪,我挤来挤去,终于发现一个空座位,急忙赶过去坐下,心中暗自庆幸。就在这时,一位年迈的老奶奶缓缓走来,她蹒跚而行,周围的乘客似乎都装作没有看见,听不见。车厢里传来关于尊老爱幼的广播,但似乎没有人在意。我默默站起身,礼让座位给了老奶奶。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让我们远离俗气,拥抱文明!
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使命感,它激励着我们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我们内心深处也有一种力量,它指引着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使命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这种力量又如同一剂定心丸,让我们始终坚定不移。
它是什么?它在哪儿?
它就是美德和文明。让我们来把它追寻。
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体会到它的存在,却往往忽略了它的珍贵。它是在朋友困难时伸出援手的温暖;是在陌生人需要帮助时施以关怀。它是在忙碌工作时给予同事鼓励的微笑;是在孩子犯错时给予耐心教导的爱心。它是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累积的善意,让世界充满温暖与美好。
然而,当代社会风气日益开放,科技不断进步,但是文明道德的觉悟却似乎在我们心中逐渐淡化,就像一张古老的白纸渐渐泛黄。随意的粗话,随手乱扔的垃圾,都在污染着我们的内心文明。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择手段地违背做人的底线,向老酸奶和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使用含铬的皮革制作胶囊,或者用甲醛来保鲜蔬菜,这些行为无疑伤害了多少无辜的生命;这些行为也让我们不禁高声呼喊:道德何在?美德何去何从?在当下的商品经济社会,文明道德更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寻找。
透过层层迷雾,穿过层层荆棘,我们在"雷锋传人"郭明义的身上找到了文明美德的影子。二十二年献血六万多毫升,是自身全部血量的十倍;十六年捐款为自己总工资的一半,累计捐助了十二万元,郭明义只要看到别人需要什么,就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却,一笑而过。他,就是文明美德的一个化身。
在跟随郭明义的脚步时,我清晰地看到了文明美德的光芒,它就在我的身边!与我同龄的文晓伟同学,就读于武昌区杨园学校。在他5岁时,家庭遭遇了一场灾难:父亲遭受重伤,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文晓伟便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任。
晓伟的爸爸,每天清晨,晓伟早早地起床,为自己和爸爸准备简单而营养的早餐。中午放学后,他得飞奔回家,买菜做午餐,然后匆忙赶往学校上课。晚上回到家,他要忙着做晚饭,做完家务后才能开始专心做作业。整个一天都过得井然有序,充实而充满责任感。
晓伟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尿道下裂",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治疗,但是晓伟和父亲的生计仅靠每月700元低保支撑,根本无钱治病。
父亲的难处,晓伟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他自己发现,由于身体原因,晚上经常会尿床。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蜷缩着双腿睡觉,就不会发生尿床的情况。虽然这样睡觉让他感觉很不舒服,但他总是忍着,不想在爸爸面前表现出任何痛苦的样子。
这些年来,晓伟忍着自身病痛支撑起这个家。20xx年、20xx年他相继被评为江城最小的"孝星"。面对荣誉,他用质朴的语言回答:"照顾爸爸,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文明美德是孝顺,是奉献,是修养,是崇高。让我们都来做一个文明美德的传承者吧!追寻心中的文明美德,追寻给心田予以滋润的甘霖;
追寻心中的文明美德,追寻照亮人生道路的指路灯;
追寻心中的文明美德,就是那追寻熠熠生辉的生命之美!
谢谢大家!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传统美德》。
首先说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同学们,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劳动教育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劳动,我们能够体会到辛勤劳动的意义,明白食衣住行都离不开劳动换来。劳动不仅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延伸,只有通过劳动,我们学到的知识才能得以应用和创造。同时,劳动还能培养我们的健康人格,让我们懂得吃苦耐劳、勤劳致富的道理。因此,劳动教育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发现:儿童参与劳动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勤劳节俭的品德。专家认为,让孩子自己做些生活上的事情,可以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意识,珍惜劳动成果,珍爱家庭,尊重他人。因此,孩子在小时候多参与劳动,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也证实了劳动与孩子的成长之间密切相关的观点。
我们要热爱劳动,就需要把劳动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劳动就成了一个愉快而自然的过程。经过老师们的了解与调查,不少同学经常在家帮助父母干家务,做一些象洗衣服、刷碗、摘菜、买东西、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一些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同学老师或父母偶尔支使干点活、马上小嘴撅起老高的现象。
同学们,上帝为我们创造大脑,是要我们靠自己的本事生存;上帝赋予我们双手,是要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劳动增长见识,劳动是快乐的。我们要时刻牢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我们要持之以恒,真正从内心把劳动当做自己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来看待。相信,只要大家愿意去做,一定能从劳动中获得许多快乐,同时也获 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请同学们记住: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接着说感恩父母是一种美德。
同学们,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父母们用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他们从那一刻起,开始了照顾我们的工作。尽管这是一项沉重的任务,但父母们却默默承担,无怨无悔地抚养着我们。为了给我们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他们总是默默付出,辛勤劳作。小时候,我们总是把这当作理所当然,因为我们不懂,也不明白父母的辛劳。如今,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理解父母的辛苦,承担起孝敬、照顾父母的责任。
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前行的原动力,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血浓于水,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对父母的挂念有多少?你们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表示感激,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珍重。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每一个拥有的机会和幸福。感恩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更加坚定,让生活充满温暖与美好。
再说说尊敬师长是一种美德。
老师,多么神圣的字眼。这个名字赋予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每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和更新,无不饱含着老师的辛劳和奉献。解决疑难,教师是书;传递文明,教师是桥;科教兴国,教师是帆。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功,无不浸透了老师们的心血与汗水,无不来源于老师们的栽培与辛苦。
老师如同春风拂面,悉心培育着我们这些桃李芬芳。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浇灌着我们心中的种子,让我们茁壮成长。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在她们的辛勤付出中,我们感受到了无私的奉献和坚定的支持,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收获无尽的智慧。愿老师们的美丽与善良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他们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闪亮的星。
亲爱的老师,您就像春天里的温暖阳光,如同和煦的春风,又如清泉般甘甜。您的爱如同春蚕到死丝方尽,细致温暖,高洁伟大。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们对您的感激之情,但愿您能感受到我们心中对您无限的爱和尊敬!
古人云:“敬爱的老师,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导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想用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来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和爱意。不论是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封真挚的亲笔信、一张贺卡,或是黑板上的祝福,讲台上的鲜花或一杯茶,甚至是一封祝福的电子邮件,都是我们对您无限感激之情的最好表达。愿您收到这些小小的祝福,能感受到我们学生对您的快乐和欣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和引路人,谢谢您!”
同学们,尊敬师长、感恩父母、热爱劳动,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宝贵精神财富。尊敬师长是我们学习的起点,感恩父母是我们成长的动力,热爱劳动是我们快乐生活的基石。只有心存感恩,脚踏实地,我们才能传承美德,拥有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从尊敬师长、感恩父母、热爱劳动做起,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读了关于诚信的中华美德故事——曾子杀猪。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天早晨,曾子的妻子要上街买点东西。可是小儿子老缠着妈妈,想让妈妈带着他去。曾子的妻子看到了自家院里的小猪,随口说:“等娘回来把小猪杀了,炖肉吃。”小儿子高兴极了,这才放她走。等曾子的妻子回来的时候,曾子正在准备杀猪,她连忙说:“我早上跟孩子说着玩儿的,怎么能当真呢?”曾子说:“小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现在你欺骗他,就等于教他行骗。”曾子的妻子听了,只好让曾子把小猪杀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诚信不就是诚实守信吗?如果你不诚实守信,那别人怎么相信你呢?如果曾子听了妻子的话没有杀猪,那小儿子就会想:妈妈不是说要杀猪炖肉给我吃吗?怎么没有杀?妈妈在骗我!等小儿子有了孩子以后,受他的父母的影响,也会骗他自己的孩子。这样下去,不就应了故事最后曾子说的那段话:小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现在你欺骗他,就等于教他行骗吗?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华美德颂”的演讲活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小树立美德,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缺乏美德的人不足以称为高尚,让我们的童年洁净如花,让美德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让校园文明之花盛开,让社会文明之光闪耀,让我们怀抱文明,与美德同行,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同学们,美德无处不在,常常体现在我们身边的细微之处,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其实,美德就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比如,帮助同学拾起掉落的书包;主动给需要帮助的同学讲解知识点;在食堂排队时不插队等等。希望同学们能够自觉践行美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美德的好学子。
最后,祝本次演讲活动圆满成功;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茁壮成长!祝太安小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
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中华美德。这些美德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品质,不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伟大人物,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像孔融。他们家有兄弟七人,而孔融在他们兄弟七人中排行第六。他们兄弟七人在一起学习游戏总是互相谦让、和和睦睦。孔融四岁那年,家乡的梨子丰收,家里的桌子上放着一盘子梨子,全家人围着准备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挑好的不拿大的,却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父亲问他:“这么多梨子,你怎么拿了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们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更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呀,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亲朋好友知道了这件事后,纷纷称赞说:“4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等孔融长大后成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学者。”
公元前110年,汉朝史官司马谈在临终时交代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做史官时要牢记写作史书的使命。司马迁痛哭着答应了父亲的请求。他开始着手撰写《史记》,但不久就卷入了一桩案件。李陵战败后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司马迁出于安慰之意表示李陵可能有其他隐情,结果反被汉武帝误解为替李陵求情,遭到投狱并遭受宫刑的严刑拷打。虽然曾一度想过自杀,但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忍辱负重,历经20年,最终完成了《史记》,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年轻有为的青年张良。有一天,他经过邳桥时,看到一位老者不慎将鞋子掉到了桥下。张良立即下桥帮助老人捡起鞋子,并细心地为老人穿好。老人被张良的孝心所感动,便拿出一本兵书送给了张良。这本兵书成为了张良投靠刘邦后立下赫赫战功的法宝,帮助他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拥有灿烂的文明历史。我们敬仰的先贤们,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明珠。他们以其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成就,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勤劳、诚实、宽容、孝顺的典范。比如我们尊敬的孔子,他倡导仁爱之道,提倡中庸之道,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还有我们敬重的屈原、李白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感染着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 这些伟人们留下的中华美德,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时光荏苒,他们已经过去,但我们仍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不能让我们忘却这些传统美德,我们需要继续努力,让这些精神财富在我们身边传承下去。
谢谢大家!
页面执行时间0.0139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