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反思和学习,不断总结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和成功经验,将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未来的课堂教学中,那么教学活动的质量将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显著。相反,如果我们不及时反思,许多教学失误可能会被忽略而不得到改正。
尊敬的专家教授们的指导和教诲已经结束,但他们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这段珍贵的培训经历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不能有任何懈怠和停滞。未来,在我的工作岗位上,我会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体验、深入感悟、持续反思和及时总结,真正做到“用心教书育人”。我坚信,只要用心去做,我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
“为人师表,在我进入师范学校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做人师表。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比一般人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标准。这种教育理念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未来工作的准则。这也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行为举止和品德要比普通人更加端正,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堂课或许是我在师德方面学到的第一堂课,虽然老师的面孔已经模糊,但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却一直伴随着我。
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榜样和道德的引领者。可以说,除了家长外,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深远和重要的。尤其是在学生通常在家受到监督的情况下,老师在学校被视为学生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因此,教师的品德和人格表现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师德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社会责任。只有拥有良好师德的老师,才能对教学负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师德是每位教师的基石。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我正在学习《龙游县师德规范》,浏览其中的名单。这让我再次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师德应该是言行一致的。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好榜样”,也应该成为陇右人的“好榜样”。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陇右人。事实上,“细节决定成功”,如今,“细节即评价”。只有认真学习、认真实践,我们的师德才不会有所欠缺!
在作品中,美德的基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爱护我们的学生,自然会在心中培养出良好的师德。情绪是人类的天性,喜怒哀乐都是难以避免的。作为老师,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在面对幼稚的学生时,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如果不注意控制情绪,可能会发脾气、做出冲动的行为。
因此,提醒自己要保持宽容、耐心和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意识。我需要注重思想的更新和转化,将道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仰,从而贯彻自己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将师德内化于心。
实际上是失去了教师本质的人。虽然中西方的师道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教师职业道德都很重视。在我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都有很高的要求,强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西方则一贯强调通过教师的道德、人格感化学生。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要求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要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还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有更全面的责任。因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技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一。可见,做教师难,做一个符合标准师德的教师更难。官方给予教师的称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已经到了神的境界,其实我们压根儿就是人。
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道德的系统工程,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来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是必要的。现在,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技术至上的倾向仍占优势,加以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现实如此残酷,如何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话题。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阶段,教师会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其发展水平、需求、心态、信念也会有所不同。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也应该具有阶段性,受到教师专业实践和整体专业水平的影响。举例来说,新入职的教师可能会在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这很可能是因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所致。因此,师德建设需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来制定目标,并在内容和方法上做出相应调整。
因此,师德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教师专业实践相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有多种途径,但都不能替代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日常专业实践。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实践中,专业实践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很多优秀品质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素养。道德具有实践性和情境性特征,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会呈现出不同的道德现象和问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会如何行动,能否主动遵循教师的专业道德规范履行职责,这与其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师德教育应与教师日常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让教师通过对道德现象、道德问题甚至是道德冲突的认识、解释和诠释来提高师德修养和能力。脱离教师专业实践的师德教育难以深入教师内心,更难激发其内在的道德需求。因此,师德培训不应只是简单的灌输和一刀切,更不能仓促进行。实际上,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方式是不会取得效果的,这种做法只是欺骗自己,是掩耳盗铃的表现。
目前的师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单一、方法呆板,缺乏与教师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特点。这种状况导致师德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也使得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难以有效融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教育理念,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让教师成为师德建设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其次,我们需要构建开放、灵活、多样化的师德教育模式。师德教育不仅要为教师的专业道德提供理论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师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和个体实践反思,特别是个体实践反思对于提升教师专业道德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专业实践作为反思的对象,探讨教学中的复杂问题,通过自我观察、体验和反思,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目标。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已经接近了两个月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即将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视和理解。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进步。
教师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点亮心灵的火炬。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使命。身为人民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时刻做一个学生学习的楷模。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的神圣使命,不负人民教师的名誉。教育是一种艺术,教师更是一位艺术家,用心灵的火焰点燃学生的希望,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为什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众所周知:育人先育德,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做社会够格的公民是教育工作第一位的任务。而如果为人师者自身做人却还不合格,如何去育人呢?因此,我觉得教育者必先教育自己。那么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就是必然的事了。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一名人民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甚至必须有一河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滋润自己的心田,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积极参加各项业务活动,吸收新的信息,多向名家、名师、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科研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吸引学生喜欢学习我所教的课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因此,我会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的鞭策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让我们共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自我,修身养性。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让我们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吧!
转眼间,作为一名踏上讲台的教师已经整整一年了,回顾这段时光,充满了感慨。一路走来,经历了泪水,也有欢笑;遇到了迷茫,也有收获。刚开始站在讲台上时,我心中充满了紧张和忐忑,因为教书育人关乎重大责任,绝不能马虎应对。我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汲取他们教书育人的智慧和方法。一年的成长历程让我受益匪浅,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市教育局近日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通过观看领导和专家的视频发言和报告,收获颇丰。这次培训让我犹如在迷茫的时候找到了一盏明灯,让我对曾经的困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
通过学习,我认为:
一、爱心教育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是一种无私奉献,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关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爱心为引领,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学生们的引路人和朋友。教师之间也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校领导要关心每一位师生,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支持,让教师在温馨的大家庭中感受到爱的力量。只有让爱充满校园,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像北京市史家小学的万平老师一样,用爱心耐心教育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向这些充满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学习,让爱心教育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室中发芽生长,让爱成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二、搞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我们老师要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刘老师就是一直坚持在教改的一线上,他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是我们无时无刻不要学习的。
认真贯彻“教学五认真”,这是做一个合格老师必须端正的教学态度。不管是对于一个新来的教师,还是即将退休的老师,不能以新教师不知道规范或几十年老资格来随便忽悠不遵守是吧!所以我觉得在开学初领导这样带领大家认真仔细学习“教学五认真”是非常必要。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我们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比如屠静珍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屠妈妈,她对学生如同对待自己孩子般细心关爱,让人动容。还有像顾雅芳老师那样,作为睿智的班主任,通过书信搭建起家校联系的桥梁,与家长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使家校教育合力,在班级管理上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打造出优秀的班集体。让我们向这些优秀的教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加名师的培训,深受启发,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名师的事迹让我深感震撼,不断促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名师的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进步,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其次,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时刻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最后,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感教育事业的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教育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决心。希望能将名师的精神传承下去,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们说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据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在孩子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记得有一次,看到我班中的一个小朋友在学跳绳,只见他弯曲着双腿,很夸张地把腿抬得高高的,左蹦一下,右跳一下,却又一个也跳不过去,当时,我就乐了,不禁脱口而出:“小Z,你跳绳怎么像蛤蟆一样呀?”过了几天,一个课间休息时间,我在批改作业,小Z连蹦带跳地来到我身边,得意洋洋地说:“老师,我会跳绳了,一次就跳了10多个。”我连忙表扬了他,可没想到他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老师,小L还不会跳,跳起来像蛤蟆一样!”说着,就咯咯咯地笑了起来。我的心着实咯噔了一下,没想到我无意中的这么一句话语却在孩子心中留下那么深的阴影,而且现学现卖,马上用来形容别的小朋友,这真的让我始料未及。看来,教师的言行尽管只出现微小的偏离,但在眼睛像“录象机”、耳朵像“录音机”、脑子像“电子计算机”的孩子面前,就会成倍地放大,并加以迅速地模仿。看来,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我们每个老师都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我们教师用心灌溉着孩子的心田,尽心尽力地传授知识,希望他们能超越我们,走得更远。我们的付出是无私的,是源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曾经有一次我问班里的学生,你们认为老师最喜欢班里的哪个同学?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出了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名字。尽管我们对每个孩子都是公平对待的,但为什么大多数孩子感受不到我们的爱呢?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时给予足够的肯定和赞扬,或许是因为在孩子犯错时,我们没有耐心倾听和沟通,而是用愤怒来回应,这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我们用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爱。
热爱学生意味着不分贫富贵贱,不分聪明愚钝,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同样的关爱和尊重。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要包容他们的天真和错误,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这样的爱是宽容而深厚的,能够真正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可能很难做到完美,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努力去做到,就已经是对学生最好的爱。
五、缓解压力,苦中寻乐
我曾经有个很美好的经历,那是我刚毕业的时候。当时环境很宽松,教学任务也不是很重,所以我特别喜欢当老师。虽然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但我从孩子们身上获得了很多快乐和满足感!
我清楚地记得一年级第一次排队时,我喊着让全班同学立正,向前看齐。然而,许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继续各行其是。于是,我解释道,向前看齐就是眼睛注视着前面一个同学的后脑勺。这时,一个小朋友举手发言:“老师,我前面的同学没有后脑勺呀!”这些工作中的小插曲经常成为我和同事们饭后的乐谈。然而,随着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们也日益受到外界的关注和压力不断增加。如今,作为教师,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压力,很少有机会将教学视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真正感受其中的乐趣!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幸福的时刻,比如当我们与学生相处多年后,即将离别时,他们在班队课上流泪向我们倾诉内心的感受。我们也曾被感动过,经历过幸福和快乐的时刻。因此,我认为既然压力是存在的,我们就无需过多抱怨,而是要在苦难中寻找乐趣,调整心态,追求教学新境界。
我们是医护人员,照亮生命的使者,守护人类健康的守护者,无私奉献的蜡烛,在医疗岗位上默默付出,犹如春蚕般默默奉献,直至生命尽头。
教师的工作就像是点亮他人前行的灯火。我们并不需要成为伟大的英雄,只需做好铺路人、桥梁和灯塔的角色。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成长不偏离正道;言传身教,维护自己的良好声誉;关爱学生,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忙碌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我们的工作就是如此简单而又重要!
页面执行时间0.0127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