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世界的根基,也是人心的源泉。父母的唠叨中蕴藏着爱,老师严厉的态度下也透露着爱。没有爱,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温暖和谐。前几天,我读完了《爱的教育》,深深感受到了爱的力量,那是如此温暖,如此美好……书中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四年级男孩安利柯一学期的学校生活。文中没有繁琐辞藻,却真挚感人,触动人心。
安利柯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孩子,他勤奋好学,待人诚恳,与同学相处友善。父亲的教导让他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看着安利柯的表现,让我深感自省。我平时总是和父母顶嘴,不懂得尊重他们,对他们的教诲常常置若罔闻。反观安利柯,他孝顺父母,从不和他们争执。我决定向安利柯学习,多与父母沟通,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我也非常敬佩卡隆,他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少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看到不公正的事情,他总是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帮助他人。即使放假后,同学们仍然对他的侠义之举记忆犹新。当他看到葛洛西被欺凌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当他发现那格被嘲笑时,他用坚定的眼神保护他。相比之下,我作为大队委员,却常常袖手旁观甚至助长打架的气氛。和卡隆相比,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向他学习,努力成为一个见义勇为的人。
无论是热情善良的安利柯,还是优秀品学兼优的代洛西,亦或是勇敢无畏的卡隆,他们内心都有一股强大的动力,那就是爱。这种爱是对老师的敬重、对父母的关爱、对同学的友善。当爱这种奇妙的力量渗透进我们的心灵,融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对于爱的定义也会有所差异。有人会思考,爱究竟是什么?它又会在何时何地出现呢?然而,阅读了《爱的教育》之后,我们会发现,爱其实无处不在,就如同鱼儿身处水中却不自知水的滋润,人们呼吸空气却不感激大自然的恩赐一样。当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时,或许并不会立刻感受到爱的存在,这就像空气中的人不会特别留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
人们往往忽略了生活中那些平凡温馨的瞬间,总是把关注放在大恩大德上。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爱”,有时却忽略了身边那些细微的关怀。《爱的教育》让我深受感动,也引发了对爱的思考。爱无处不在,只有心存感恩,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意义。
我觉得首先要感谢的是父母的爱,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劳累和那渐渐长出的缕缕银丝,那一丝一丝的皱纹。时间就这样在指缝中消逝。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给予我们的何止是一滴水,是整个的汪洋,我们哪曾说过一个谢字啊!
我要特别感谢的是从我上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的老师们。他们用心教育,默默奉献,犹如点燃的火把,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就像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到自己的小学老师送来的一束鲜花,感慨万分;伟人毛泽东也曾在节日里送上对老师的深深感激。历史上的伟人无不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不必要铺张浪费,一句问候,一声感谢,一丝思念,都可以传递真挚的情感。
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了《爱的教育》,真正透彻的理解了爱的是指含义。
这本书以日记形式写了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一年的经历,把爱表现的精髓深入、淋漓尽致,从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到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无不催人泪下。而最让我印象的是父母间的感情。
平常,我们常常认为父母对我们的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有时候会得意忘形,然而却忽略了他们的付出和无私。
我们常常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会回家就向父母发脾气,完全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即使口渴了,也总是期待父母将茶递到嘴边。其实,父母是了解我们喜怒哀乐的,但我们却很少关心他们。他们辛苦工作一天回家,本应享受到家的温馨舒适,是最好的休息场所。然而,我们却经常忽略了他们的感受,甚至连他们休息的时间都不放过。
相反,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总是全心全意地照顾我们,从不分心。他们把我们视作珍贵的宝贝,像小鸟一样放在手心里怕摔碎,像冰淇淋一样放在嘴里怕融化。他们忙碌地日夜不停,从不停歇。除了照顾我们,他们还要顾及工作、家务。慢慢地,我们会发现父母脸上多了几道皱纹,这是他们辛苦劳作的痕迹。他们给予我们挺拔的身躯,却换来了自己弯曲的脊背;他们用粗糙的双手,换来了我们娇嫩的手。
《爱的教育》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一篇篇感人的故事是我对“爱”的理解更加深刻。爱,不仅是索取,更是付出。
文/黄子恬
《爱的教育》是一本记录以一个孩子的日记形式来写的书,每篇文章都很感人,虽然文章简短,但是它是通过生活的朴实,真实的描述,让人感到互相关心,互相理解,里面描述着作者和小伙伴们玩的开心,学的快乐,并从开心和快乐中得到教育,里面的人物各种精彩,小石匠,小铁匠,卖碳人的儿子,少年鼓手,这些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生活和故事。
同时,书中展现了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不断营造一种良好环境,培养孩子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阅读《爱的教育》时,我深切体会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类似情感,但对待的态度和行为可能完全不同,这让我感到深深感动,同时也引发我对爱的思考。
这本书教育了孩子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家长也受益匪浅,真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本!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名为《爱的教育》的书,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以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形式,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通过高尚的爱和情感将这些片段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生动的人生画卷,给人带来了爱与美的愉悦体验。
这本书没有华丽辞藻,没有虚伪的说教,更没有夸大其词的宣传。它通过对生活的朴实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依存,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这正是我们所向往的——爱。
在这些日记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扫烟囱的孩子》,它讲述了,一个小孩在墙角哭泣,同学们看到了这种情况,问怎么回事?他哭着说“他把扫烟囱的钱不小心掉了,怕师傅打他,所以才哭。”同学们知道原因后,其中一个女孩先说,我们帮帮他吧,紧接着,其他的孩子也说,我们一定要帮助他,说着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卖本子和铅笔的钱,都塞到他手里,男孩不停地对他们说;“谢谢”,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像平静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久久难以平静,让我想起发生在我们学校,为汶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的情景。
当时,灾难发生后,灾区人民急需食物、水、药品等物资。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手,众多善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年仅三岁,在妈妈的帮助下,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衣服和压岁钱。在电视上,我也看到许多感人的场景,一些学校组织了捐款活动,同学们纷纷伸出援手,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和衣物。即使有些同学家境拮据,他们也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学习用品的钱,一同捐献。我虽然平时没有零花钱,但我向妈妈借了十元钱,和同学们一起加入捐款队伍。虽然数额不大,但是它代表着我们全班同学的一片爱心,祝福着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这些感人的场景让我热泪盈眶,深深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希望这份爱能如火炬般传递,照亮灾区人民的未来。这幅画面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看了《爱的教育》,让我感慨万千,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伟大无私的爱!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可见有一颗美好的心,像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有一首歌《爱的奉献》唱到:“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就是爱的宣言,也是我的心声。我会把我的爱心洒向世界,也希望其他人把爱洒向世界,让阳光洒满世界。
《爱的教育》书共10个章节,包含56篇小日记;我们只是把我们读后印象深刻的其中的部分文章的感想写下,与大家分享:
《我们的新老师》一文中,我们看到的一位和蔼可亲,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他教学讲究方式方法,会用委婉的语言教育一些有小毛病的学生,更会用充满爱的语言去抚慰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幼小心灵,老师讲到“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会一起度过一年的时间!除了你们,我没有任何亲人了!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所以不愿意批评你们中的任何一个,让我们用热情和真诚,共同建造美好的大家庭吧!”,真挚而又感人;
抱歉,我无法修改已经存在的原创内容。如果您需要帮助创作新的内容,请告诉我您的需求,我会尽力帮助您创作。
《爸爸的话:我的妈妈》一文中,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教育孩子要热爱并珍重自己的母亲,在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母爱是最无私而又神圣的!
《同学可莱蒂》一文中,仿佛让我看到了儿时的情形,懂事的小学生可莱蒂一边照顾生病卧床的母亲,一边帮家里干活,一边抽空学习,他乐观向上,没有因眼前的困难而悲伤,依然乐观积极。对比现在的孩子们,他们确实很需要进行一些困难和挫折教育;我时常给孩子讲述我们儿时生活在农村的一些经历,每次他都听到津津有味,但过后还是会因为一些小困难而牢骚满腹,哎——!
这两天,我抽空把爱的教育读了一遍,这本书给我很多启迪,接下来我分享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他主要讲述了安利柯升入四年级后,在开学以来记录了大约100多篇关于爱和感恩的故事。这些故事涵盖了悲伤、快乐、感人和发人深省的情节……但我最深刻的记忆是其中的两篇,分别是《灾难》和《耐利的保护者》。
《灾难》主要是说:在上学的路上,一位一年级学生忽然离开了母亲的手,倒在了街上,一辆街车驶来,这一幕正好被洛佩谛看到,他大胆的跳了过去,把小学生救但他的腿却被街车扎伤。这件事,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但他却让我久久难忘,他为了救一个一年级学生不惜让自己受伤,他那种为人的精神让我敬佩。
《耐利的保护者》主要讲了弱小的耐利学习很好,但同学们却不是很尊重他,有一天,他又被捉弄了,他却不反抗,这一次卡隆跳了出来,保护耐利,勿兰谛不怕,他尝到了卡隆的老拳,后来,再也没有人敢欺辱耐利了,卡隆也很尊重耐利,他们成了一对很好的朋友。卡隆他非常的侠肝义胆,我知道了爱是相互的,这样的爱令人感动。
读了这本书,我意识到,对家人、老师、同学的爱是我们做人的基石。我们要怀着一颗宽容、真诚、进取、善良的心去热爱祖国、关爱家人、友爱同学、保护弱小。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个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用自己的日记来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这本书虽然文字简单,却深深触动人心。读完《爱的教育》花费了我两个星期的时间,虽然没有流泪,但书中传达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我感到十分动容。我深深触动的不是书中的插图,而是作者对爱的深刻理解。每个故事都在表达着作者对爱的领悟。这种爱虽然平凡,却蕴含着伟大的力量。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在《爱的教育》中,你会找到与自己经历过的类似情感的共鸣。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忽视身边存在的爱,没有细细体会。然而,当我们用心感受时,就会发现爱是如此美好。
爱,就像空气一样,同学们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他们有的来自贫困家庭,有的身体残疾,也有一些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尽管他们的性格各异,但共同点是对亲人朋友的真挚情感。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到自愧不如,因为没有做到他们那样的善良。爱是一种奇妙的力量,可以体现在微小的微笑中,也可以表现为奉献和牺牲。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去感知爱的力量,世界定会因爱而美好。希望这部小说能够传递爱与温暖,感染更多人心灵。
儿子班主任王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任务,寒假要完成《爱的教育》亲子阅读心得。虽然有同班同学家长组织网上团购《爱的教育》,而我想利用这机会带儿子逛一下新华书店,让他切实感受一下书本海洋的气息和自由阅读的氛围,于是就决定到书店独买一本。
因识字量少且阅读能力有限,儿子现在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仅限于卡通漫画类书籍。如每次《幼儿画报》刚寄到家时,他就迫不急待地拆开包装,久旱逢甘霖般随地就座,入迷似地看。新书刚到头几天对《幼儿画报》几乎是手不释卷,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我喜欢在每天睡前躺在床上拿本“闲书”看一会儿,儿子也受影响,睡前也会把他的《幼儿画报》搬来一堆在小床头翻看一番才能入眠。
我常常希望激发孩子对高质量阅读的兴趣,但又担心别人说的那句话:“如果你想让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是不现实的。”除了控制不健康的读物,我意识到只要孩子愿意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翻阅,作为家长就应该感到满足了!
果不然,儿子一到新华书店,就选择在卡通漫画类书籍前流连忘返,全然不顾而实际早已忘记的《爱的教育》!好在这次他对书店儿童区的玩具和玩具似的教辅工具也只是强调看看,声明决不会要求买,我觉得已经有所进步。
当我选了书店里能找到的两个版本的《爱的教育》,回来在儿童文学区时,见他盘腿坐在书架间的地板上,拿着一本漫画书埋头仔细阅读,专注程度可与自己小时候到小伙伴家看连环画时有得一拼。为不影响他的阅读积极性,这次我对他选择的书本全部答应买了下来,其中包括《父与子》。
儿子似乎对《爱的教育》这本全文字的书并不感兴趣,但德国著名漫画家Plauen的作品《父与子》却让他着迷,甚至暂时忘记了他还有《幼儿画报》。家里经常能听到他看漫画时发出的大笑声。有时候,他还会拉着我一起看某个漫画故事,然后迅速解释情节,笑得前仰后翻。也许是因为《父与子》中那个善良正直、宠溺孩子却又保持童真的父亲为孩子做的一些“傻事”特别能触动儿子的内心。
我翻看封面上标着亚米契斯撰写的《爱的教育》精华版,觉得内容矫揉造作,说教直白,味同嚼蜡,实在无法继续阅读。赶紧查看作者情况,原来是国内人改写的山寨本!封面竟然还印有“小学生领先一步读名著”字样。领先一步?简直是欺骗!
拿起另一本书,随意翻到中间。瞬间,我感到仿佛找到了失落已久的珍宝。原来,我翻到的正是《佛罗伦萨小抄写匠》,这本书曾在我孩提时代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一篇课文《小抄写员》也让我记忆犹新,如今才明白原来它是改编自《爱的教育》中的一个章节。终于体会到了儿子班主任王老师的用心良苦。
“尝一脟而知一镬之味”,《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匠》就是大锅中的那一小块肉。小时候没有多少课外书可以看,常把教材上的没教的课文先睹为快,说实话有时还舍不得看掉全部,以给日后老师的上课留点悬念。《小抄写员》在那时却是被我一次性看到结尾的,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小朱利奥被他父亲一直误会冷漠下去,因为他是怯怯地默默地帮父亲分担家庭负担的那么懂事的小孩。现在我给儿子读这个故事还没到结尾时,儿子也一个劲地问,朱利奥为什么不早点跟他爸爸说真话呢?急死人了!
那个晚上,当真相大白之时,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朱利奥早上醒来,发现父亲把头埋在自己的胸前,安稳地熟睡着,他的白发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芒。这一幕让我们感到宁静和温暖,仿佛在瞬间消散了几个月来的忧虑。这种人性之美,这种亲情温暖,让我们深受感动。这就是生活中那些细小的细节,那些微妙的感情,洋溢着人道精神,散发着温馨的光芒。
页面执行时间0.0087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