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新认识了“健康”、“心理健康”
蒋书记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也在思考健康的定义:健康应该是一个积极而持续的状态,体现为身心健康、行为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但听了蒋书记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我感到有些自惭形秽。这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尽力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无法仅凭辅导员一己之力解决。这需要学生本人、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等多方共同合作才有可能实现。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我倍感荣幸也有些压力,担心自己能力不足,误导学生。作为辅导员老师,我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在辅导学生之前,我会自我反省,思考自己能否胜任这个角色,这样才能更有责任感。我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成长是伴随着痛苦的,但我愿意接受挑战,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希望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方法,为学生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与他们一起共同成长。
在担任兼职辅导员老师之前,我在学生工作岗位上历经了班长、协会主席、学工处助理等职务,已经有4年多的工作经验。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积极主动、身心健康的人,但很遗憾的是,我从未有机会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然而,我庆幸地接到了学院心理自助中心指导老师的职位,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熟悉但又不擅长的工作。我深知自己在心理健康领域仍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我感到肩负重任,需要更加努力。我希望未来能够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认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并且不断学习和积累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回到报告来,通过参加报告,我深刻领悟到了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作为辅导员老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教育技能外,更需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这是与新生同学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更好地引导和辅导学生。只有当学生和辅导员老师之间的相处是轻松愉快的,而非紧张压抑的,才能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期望每位辅导员老师都能够具备这样的素质,与学生一同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原因
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我们的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压”社会,来自竞争、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甚至是家庭、恋爱……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啊,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身边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同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校园里面正是这些不可测的变数是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现场淮海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分享的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个人也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误人子弟”。所以辅导员老师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了。
三、辅导员要有“品”:谦虚、随和、公平
不管是处理好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事务、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都必须谦虚、随和、公平又不失严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时,要有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沟通,或者和学生经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心胸宽广一些,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胸怀,甚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学生的批评,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关怀和友爱之心。这样在给学生做好示范的同时也会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减压
辅导员老师在大学校园里扮演着一个非常繁忙的角色,就像一根千丝万缕的线下只有一根针一样。学生党建工作、学校组织部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团建、校园活动、校团委也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资助、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等各方面,学生处同样也要找辅导员老师帮忙;甚至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任课老师也会找辅导员老师解决;而每年的新生入学更是让辅导员老师忙个不停。辅导员的工作充满挑战,既辛苦又压力山大。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身边依然有许多辅导员老师热爱着这份职业,因为辅导员老师这个职业给予了我们无尽的成就感,但同时也给予了辅导员老师极高的要求。有时候,辅导员老师会感到一些压力,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也需要学会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当心情低落时,可以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打个球、出汗,或者吃点小零食;也可以找一个知心的领导、朋友或家人倾诉,倾诉后心情会变得舒畅起来。
正如报告中所指出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郁闷的时候,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体验。区别在于,当我们感到郁闷时,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方式来改善心情,而抑郁症则是一种持续的情绪困扰。需要强调的是,我和其他辅导员在工作中也可能会遇到郁闷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这里想要呼吁大家多关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因为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缺乏早期的关注和正确的疏导。因此,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一些关心、关注和细致,及时发现他人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关爱和支持的环境。
最后想说的是,高校的功能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才。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辅导员老师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风趣的谈吐、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希望每一名辅导员老师都能够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将来桃李满天下。
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第一个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在某种意义上,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绝不能被忽视,而应该将其视为一把利剑悬在心头,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介入。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不仅设立了心理辅导室,进行教师专业培训,还定期开展开学和期末检查,进行督导评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同时,一些创新举措也在不断推进,例如心理健康智能云平台和县市互联互通工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分享心情和倾诉的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重形式,还得看实效。检验的标准,不只是看有没有心理极端事件的发生,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的新一代。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光是思想重视要“加倍”,教育载体、方式方法也得“加分”。
在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机制建设的同时,需要协调推进更加切实有效的行动措施。首先,要协调社会压力和个体压力之间的关系,以社会压力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的情况为着眼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利用新冠肺炎疫情等非常规社会压力事件引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为契机,及时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机制和平台的建设,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营造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其次,需要协调社会机构和教育机构在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会机构提供的援助服务,发挥教育机构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应当加大各级学校心理健康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建设,注重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人才,打造职业发展空间广阔、收入稳定、声誉良好、忠诚度高的专业队伍。同时,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业社会组织和医院心理医师与学校间的合作,为青少年提供更便捷、有效的心理援助服务。
今天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心理健康活动,为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每个班只能选择参加四个项目。只有当一个班的四个项目都获得了奖票,才能兑换一个奖品。活动开始了,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个名为“团队翻转”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七个人站在一块布上,他们需要合作一起翻转布,但不能让脚伸出布外。第一个成功翻转布的组别将获得一张奖票。我们开始游戏了,但由于缺乏协调性,我们输掉了比赛。接着进行了第二个游戏,帮助盲人指路。
游戏规则是:盲人背着瘸子,瘸子帮盲人指路,盲人要用黑眼罩蒙上眼睛如果见到气球,就得踩爆,如果见到小熊,就得捡起,哪一个队最先到终点,拣得最多,就可以拿一张奖票。我们开始玩第二个游戏了,我是盲人,我背的是钟珺媚,比赛开始了,钟珺媚指路指的不好,我又不敢踩气球,所以我们又输了。第三个游戏也是团体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人拿一个球,放在胸前,一个接一个走,手不能拿球,哪一个队最先到终点,就可以拿一张奖票。
在团体游戏中,我们女生2队站成两排,每个人拿着一个球放在胸前,比赛开始了。第一个项目是传球比赛,我们队紧密合作,成功传递了所有的球,获得了胜利。第二个项目是跳绳比赛,我们队的默契配合让我们轻松完成了所有的跳绳动作,再次取得了胜利。第三个项目是拿球比赛,可惜我们队的小明掉了一个球,导致失利。最后一个项目是顶乒乓球比赛,我们队排成竖排,齐心协力,成功将六个乒乓球顶到了终点,赢得了一张奖票。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要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20xx年x月我参加了心理健康专题培训,顺利完成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网络互动学习。纵观本次培训活动,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但又是必须开拓的领域,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这两个月的心理健康培训学习,让我再次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
本次培训,在加强我们这些在家兼职的与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可以定期举办线上讨论会,分享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建立专门的交流群,方便随时交流问题和解答疑惑;定期举办线上培训课程,提升大家的心理辅导水平和专业知识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学习之余,经过10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我意识到心理辅导对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我开始思考心理辅导的含义,以及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我意识到需要更深入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心理状态,以便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这种反思让我明确了自己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方向,激发了我深入思考的动力。
参加“国培”学习,不仅让我眼界开阔,实践经验丰富,还让我的思想得到提升,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心与书的交流,既是滋润,也是内省和自我反省。
随着感悟和体会,心中涌起淡淡的喜悦,灵魂也逐渐平静下来,保持纯净向上的心态。在生活中保持信心,装点生活。以古典心态对待学习,让春日的香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暖阳走进我们美好的生活。教师的教学艺术取决于经验和驾驭能力,更在于精神修养。“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心在享受,艺术高。学习后,有很多心得,想法也很多,希望调整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喜欢发现并赞美生活的人总能发现幸福,并传递给他人,是真正成熟的人。成熟是以感恩心态接纳一切,重新热爱一切美好的人和事。
让我们铭记着那句“给予他人玫瑰,手中留余香”,让我们教师的岁月焕发出生机!让感动在心间绽放,持续激励着我们,向学生们传递感动的思想和情感,献上爱心和诗意。爱心实质即为诗意!当我们心怀诗意,生活也变得如此清新明媚。
通过这次国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搞好教学、培养人才的基础。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革,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我教的班级里经常有一些学生表现出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他们往往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这种心理偏差的存在,需要我们及时关注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只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如果我们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可能只是废柴,而非真正有用的人才。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抓学科渗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我们强调在各科备课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在思品课上,注重进行心理疏导教育;语文课上,通过优秀文字形象,引导学生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上,关注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上,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鼓励他们展现自我,促进群体交往意识和个性发展;音乐、美术课上,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迪。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生关爱教育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方法。我们注重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来引领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教育。我们通过主题活动、体验式教育等方式,深入开展对学生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校园和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满了关爱和团结互助的氛围,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感得到了提升。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展现出了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信自尊和创新精神。在家庭和社会中,学生也能够从小事做起,自觉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表现出强烈的同情心。我们多次开展主题队活动,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提升了他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提供了学校教育所无法达到的独特力量。除了关注子女的身体健康外,父母还应该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长得健康强壮,不生病就是健康,但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事实上,一些青少年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比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许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采取了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在发现孩子心理上有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进行及时的矫正。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学校开展关于如何进行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树立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培养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并灵活运用心理教育原则。他们应该深入实践,探索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总结心理教育的有效经验,并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页面执行时间0.01196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