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了“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表明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只有从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践行守纪律、讲规矩,才会不走岔路、少走弯路,才能真正在工作中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一名乡镇机关党支部书记,通过认真学习讨论,我的体会是:基层党员要从三个方面模范带头践行“守纪律,讲规矩”,争当排头兵。
首先,在思想上要坚定不移。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思想上的清醒认识。党员干部要遵守纪律、讲规矩,首先要弄清楚政治纪律是什么?政治规矩又是什么?规矩包括刚性规定和软性规范,不仅包括党章、党纪、法律等硬性规定,也包括党的优良传统、工作作风等软性未成文规定。纪律是维护党的政治生态的红线,规矩是维护党的政治生态的底线。在建设新的政治生态时,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纪律的红线、掌握规矩的底线,做到政治上的明白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不被诱惑迷惑,不犯错误。
其次,在行动上要始终坚持。纪律关乎作风,规矩影响形象。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守纪律、讲规矩应成为习惯,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不能时而严时而松。懂规矩才有定力,守规矩才不乱方寸。全体党员干部应坚持“三严三实”要求,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处理大是大非问题要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言行态度鲜明,任何时候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作为野店镇的乡镇干部,要牢记是人民的公仆,承担发展野店、稳定野店的责任。作为从事农村综合服务的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内组织纪律、政治纪律,立足本职,依法依规及时办理事务。超出职责范围的事要早请示、早汇报,不可擅自做主,更不能代替他人。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事,必须有授权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尽责。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将受到严厉处罚。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最后,在意志上要坚定不移。遵守纪律、讲规矩,是一件容易说但难以做到的事情。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需要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在治标上不断取得成果,更需要在治本上持续加大力度。而遵守纪律、讲规矩,正是治本之策。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执纪力度,严惩违反党的规矩和纪律、以及“庸懒散私奢”行为,让规矩成为束缚,让纪律成为约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以坚定的意志力来确保,自觉遵守党内规矩作为人生准则,将讲规矩内化于心,将守纪律体现在行动中,真正践行“守纪律,讲规矩”,争当表率。
近段时间,在不久前召开的某次会议上,提到了“守纪律”和“讲规矩”这两个热词,强调要把这两个方面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一要求和论述深刻启示人们,引起了深刻的反思。
“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实践证明,守纪律讲规矩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一块“试金石”。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自行其是、随心所欲,就难免“踩雷”、“触电”,甚至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如果松松垮垮、自由散漫,没有红线和底线,就会如无舵之舟般迷失方向,不但不能干事、干不成事,而且还极有可能问题丛生、错误连连。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保持纪律性和讲规矩一直是我们党的重要传统和形象标志,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前进动力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违反纪律、不守规矩的现象逐渐增多。党查处的一些负面案例,揭示了一些党员干部无视纪律、不讲规矩、肆意妄为等问题的严重性,也反映了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守纪律讲规矩”贵在自觉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在前不久召开的xx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言之谆谆、语重心长,再一次令全党感受到规矩的沉甸甸分量。
20xx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牢记规矩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秉持改革精神,勇立潮头;在实现“”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承担起历史使命。唯有如此,才能激发正能量,凝聚亿万人,共同奋斗,实现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梦想。
在思想上要坚定不移。政治立场的坚定来自于思想上的清醒。党员干部遵守纪律、讲规矩首先要理解何为政治纪律?何为政治规矩?在我看来,规矩是硬性和软性规定的结合体,不仅包括党章、党纪、国家法律等硬性规定,也包括党的优良传统、工作作风等软性的潜规则。纪律是底线,规矩是准则。在倡导政治新风的今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明白纪律的底线、把握规矩的准则,做政治上的明智之人。只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迷失方向、不混淆视听、不犯错误。
行动上要坚持不懈。纪律关乎作风,规矩影响形象。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守纪律、讲规矩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讲一讲就紧一紧,放一放就松一松。“纪纲一废,何事不生”?懂规矩才有定力,守规矩才不乱方寸。全体党员干部应坚持不懈地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对照前不久强调的“七个有之”和“五个必须”时刻审视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对背离党性言行有鲜明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
意志上要坚定不移。遵守党内规矩、讲究纪律,虽然说起来容易,但要做到却并不容易。作为每一名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内规矩是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来保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要取得这场攻坚战、持久战的胜利,不仅需要在解决问题上持之以恒,更需要从根本上入手,不断加强。而遵守纪律、讲究规矩,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必须进一步强化刚性执纪,加大对违反党的规矩和纪律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规矩的约束更加严格,让纪律的“高压线”真正通电,确保权力受到制度的约束。
自古以来,规矩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就是一种标准,一种尺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标准礼仪。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整个社会的表率。
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首先要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做到真正的心中有党,这是讲纪律的要求,更是守规矩的具体表现。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党,才能自觉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规范自己,才能明了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该这样做,哪些该那样做;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报告,才能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遵守规矩是衡量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标准,也是考验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指标。近期曝光的一些腐败案例中,“老虎”“苍蝇”们都是因为不守规矩,逐步堕入腐败深渊的。他们对纪律规矩不以为然,肆无忌惮地肆意妄为,阳奉阴违,对规矩视若无睹。只有自觉遵守党的规矩和纪律,才能避免触雷踩线,使党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
“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起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坚决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坚决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定不移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带头遵守中央提出的“五个必须”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局中人,坚决杜绝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政治主张、政策主张上各行其是,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有约束才能更自由,有纪律才能更有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需要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把“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因此,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纪律的刚性和严肃性。然而,强化“守纪律、讲规矩”并不是要束缚思想、限制活力,而是在规范行为的基础上激发生机和活力,以更好地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一个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纪律是高压线,而一个政党更要牢记纪律是生命线。
作为党员,作为一名干部,我们应该牢记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做到知大知小、知进知退、知荣知辱、知是知非。要时刻强化对纪律的敬畏之心,把纪律视为头顶上悬着的“三尺利剑”,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开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各项纪律规定。
作为党员,作为干部,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规矩意识,做到了解规矩、认同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要深刻领会并内化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党性原则办事,依据政策法规行事,遵循制度程序操作,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到不触碰“雷池”,不违背“章法”。
作为党员,作为干部,我们要坚持公道正派,不偏私、不枉法。始终秉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处理每一件事情,以敬业奉献的精神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要保持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党员干部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党员干部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自觉是捍卫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权威的最有力保障。
只有树立牢固的“纪律意识”,才能真正做一名“遵纪守规”的优秀公务员。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规定,做到言行一致,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树立良好形象,为社会树立榜样。
最近,不久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了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要讲规矩。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讲规矩”的广泛关注。讲规矩不仅仅是要求遵守一些规章制度,更是要求在行为举止中尊重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法规,做到言行一致,端正态度,维护社会秩序。只有讲规矩,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人任何事,一旦突破自己的极限,就将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就如一个气球一样,虽然可以越吹越大,但也是有底线的,一旦突破了那个极限的底线,气球必破。做人也是这样,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如果不加以控制、不自我约束,就会渐行渐远直至走上不归路而不自知。
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党的规矩太多,觉得受到限制,无法自由地开展工作。他们认为遵守党内规矩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让自己无法施展拳脚,甚至觉得组织对自己缺乏信任。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事实上,遵守纪律讲规矩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如果感到受到限制,那可能意味着自己已经偏离了正道。权力的制约是从小事做起的。如果权力没有受到约束,任其发展,个人就很容易被权力冲昏头脑,最终沉迷于权力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党的管理范围过于广泛。他们觉得自己的私人生活被党管得太严,没有了自己的个人空间。他们认为作为党员干部,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但由于党内规定太多,他们感受不到作为党员干部带来的福利,有些党员干部甚至觉得自己成了弱势群体。他们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认为自己花自己的钱进行个人消费,不涉及公款,党就无需干涉。有些人认为自己发展婚外情是因为与家人感情已经疏远,是在追求爱情,但这些行为都被党的规定所限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私人生活。然而,党员干部不仅仅是个体,他们还代表着党和国家,他们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作为党员干部,从担任干部开始,就已经成为了公众人物,不再完全属于个人。如果把自己看作普通有钱人,不顾社会公德和秩序的约束而放纵自己,就会破坏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底线,给党和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
党员干部中存在一些人认为党的管理过于严格。他们认为公务员的工资太低,因此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第二职业经商办企业,或者让家属子女去从事经商活动。他们主张党不应过多干涉,即使要干涉,也应仅限于党员自身,不应涉及家属和子女的经商行为。他们认为党员干部投入过多精力到个人事业中,必然会影响到本职工作的质量。此外,不论是党员本人还是家属子女从事经商活动,都存在滥用职权、寻租等问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由于手中权力,容易成为利益追求者的目标,一旦发现官员的家属子女从事经商活动,就会竭尽所能地寻求利益,拉拢关系,最终实现权钱交易,使官员沦为金钱的奴隶。因此,正如俗语所说,“当官就别想发财,想发财就别当官”,必须二者选其一。
党的规矩并非现在才有,早在党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党员干部感觉到党的规矩多、管理严格是因为他们没有将自己视为党的一员,没有将自己融入党的纪律体系中,这样必然会觉得不适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只要我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党的规定,将自己置于党的纪律之中,规矩其实是对我们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当我们宣誓时,我们已经表示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甚至包括生命。在这种情况下,遵守党的纪律规定又算得了什么呢?
页面执行时间0.01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