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自然是共生共存的关系,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共同构成了生命共同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郁郁葱葱的青山给人带来美丽,湛蓝的天空给人带来幸福。我们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没有补救的。我们需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善环境质量。重庆市南川区南城街道三汇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没有美丽乡村就不会有美丽中国。20xx年8月5日,化工安全学院环境小分队成员前往三汇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村民走访,调查了村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当地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情况。
首先,我们亲自前往现场考察当地环境,与几年前相比,发现了明显的变化。
一、街道不再像以前一样,车辆经过时,垃圾和灰尘四处飞扬。现在,街道定期有环保工人进行清洁打扫和除尘处理,这显示出当地居委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体现了相关环保政策的具体执行。
二、乡村小道上难觐垃圾,反映了当地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素质的改善。这显示出居民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让整个乡村更加清洁美丽。
三、村里每家每户都配有一个垃圾桶,用来临时存放家庭生活垃圾。同时,村里还设立了一个大型的垃圾回收站,方便村民随时倒入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回收站内有清洁工人负责垃圾分类和后续处理工作,让垃圾处理更加便捷和环保。
四、在公共河流中,不允许随意放养鸭、鹅等家禽,以免污染水质。此外,对于乱扔垃圾到河流中的行为,相关部门已经规定处以100-500元的罚款。这一举措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河流水资源的污染。
随后,在三汇村一组的侯队长家中进行了采访,我们了解到三汇村位于金佛山山脚,这座世界罕见的喀斯特桌山具有较高的区域代表性,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三汇村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将居住在大山里的村民搬迁出去,这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更好地保护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以前的村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较弱,随意焚烧秸秆,但随着村委会的重视和宣传督促,村民逐渐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全面禁止了露天焚烧秸秆,推广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覆盖还田等技术,提高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为了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南川在组织群众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坚持以群众为主体,采取多种措施让群众广泛参与,使得环境整治工作事半功倍。
如今,“脏乱差”的农村彻底变了脸,已经逐渐被“美洁净”所代替,改出了村民的新生活,树立了文明新风,也改出了好环境,村民的脸上也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未来,我们的农村将更美,村民将更富,村民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也将更强!
为深入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市执法局、市机关服务中心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举办了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主题的活动,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榆阳区环卫局、高新区环卫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经过宣读垃圾分类倡议书、现场知识问答、趣味游戏和参观科技馆垃圾分类科普基地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激发了大家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热情,提升了公众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认识和支持度。
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提高环保意识,践行垃圾分类,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相信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就,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近日,荆州市沙市区又有4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截至目前,荆州市已建成“口袋公园”85个,“拆墙透绿”47处,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44.79公顷,惠及城区近100万市民。
让我们从关注百姓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环境和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让天空更蓝、道路更畅通、风景更迷人,生活更加便利。共同缔造活动不仅关注眼前,更要着眼未来,让它成为一项长期持续、不间断的常态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大事。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好了,大家都不仅限于吃好喝好,更注重提高生活品质。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空气质量、舒适度、15分钟生活圈,各项配套设施、物质供应保障、良好发展环境、文化生活水准、文明程度等等,老百姓都很关心。荆州市将“口袋公园”建设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印发《荆州市中心城区拆墙透绿及口袋公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沙市区胜利街道工农村社区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和红星路“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项目契机,精准实施6大类25个项目指标58条具体要求,逐一落实工作内容,经过艰苦努力,社区成功创建成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美丽街区”示范点。坚持以人为本、挖掘基址文化、精选主题植物、打造园林小品,突出景色“可观”、文化“可见”、步行“可达”、绿地“可入”、市民“可憩”,共同缔造活动让百姓得到实惠,“口袋公园”串起城市风景,方便居民生活,公用、实用、教育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让百姓参与共同缔造活动,体验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共同缔造活动中,必须征求百姓意见,集思广益,仁者见仁。老百姓长年累月生活在社区、村庄,懂得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乡愁、山水、风物、过往,他们一清二楚。得到百姓的理解与支持,共同缔造便有了根基和活力。麻城市石桥垸村徐家寨在启动首个“共同缔造”项目时,第一次塆组会竟开成“吐槽大会”,108户中80%的村民投了反对票。村里组织村民参观走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后得到大家认可,拆除了30多户的违章建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荆州市先后组织召开33次市民见面会,3000多名热心居民“出谋划策”,征集口袋公园园名3012个,对联2068幅。“口袋公园”在荆州市20__年度“群众最满意民生实事项目”评选中名列榜首。去年荆州市有8个入选湖北省20__年最美口袋公园,位列全省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百姓的事儿就是大事,百姓的事儿百姓说了算。有了老百姓的鼓励和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着眼当下,谋划长远,共同缔造需长久坚持。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是一项科学、系统和长远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进行。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县(市、区)确定5—10个城乡社区作为试点,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共同缔造从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提高,共谋发展,全力打造美好环境幸福生活的湖北模式,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凝聚强大动力。
我们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创建美好环境,过上更幸福的生活。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以“人民至上”为宗旨,共同建设先行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看到家乡美丽的山水,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曾是个美丽的家园,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对地球造成的污染,给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巨大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位也已到达警界线,母亲河被死亡威胁着,东西河坝也在枯竭,再这样浪费水,哈密的最后一滴水就是大家的眼泪了。
家乡的河坝曾是绿色的,春天河坝里的垂柳长出了嫩嫩的小芽儿,地上的小草从泥土中窜出了脑袋,被冰雪扣押了一冬的小河打破了宁静,慢慢地在河水的冲击下,小河又哗啦啦地向前冲,河中的鱼儿也像往日般在水中自由的游来游去,再看看那杨柳的叶子,已成了形,挺立在河坝的中心。
这里曾经是一处清澈宜人的水域,小溪水清澈见底,欢快地流淌着。然而如今,这里却变成了一片“垃圾场”,水变得浑浊了、平静了,仿佛生病了一般,最终岌岌可危,与污泥为伍。曾经繁茂的水草和鲜花消失无踪,被人类长期投放、掩埋、焚烧的垃圾所取代,使得这片水域变成了如今这样令人唏嘘的景象。
东天山在新疆是著名的地标,南方地区没有雪,而在我的家乡,每当冬日来临,就会看到洁白的雪花飘落,那晶莹剔透的六角形结晶仿佛大自然的诗篇,在空中翩翩起舞。雪花如同家乡的文字,大地在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歌颂着家乡勤劳、坚毅的品质。雪是家乡的诗人,用宁静演绎着家乡的故事,吟唱在天山之巅,雪松挺立不倒,宛如一位永恒的守护者,静静地守望着家乡的变迁。
可如今,野生动物如雪豹、雪羚等受到大规模猎杀,水源遭到人为污染,茂密的森林被无节制砍伐,广袤的草原被污染,天山的雪线逐渐上升,未来的天山可能会变成人烟稀少,一望无际的沙漠,被烈日晒得滚烫的山石,没有生命的山峰。天山如此悲伤,如此哭泣。
不再伤害生灵,让这里充满欢声笑语;不再破坏树木,让这里永保葱郁;不再污染水源,让这里清澈见底;我们应当保护环境,让家乡永远欢歌笑语。为了生态平衡,为了美丽家园,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打造出美丽的、真正的瓜香绿洲。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环保实践活动,虽然这段时间很辛苦很累,但我从中受益良多。通过亲身参与,我不仅锻炼了自己,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几天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社会实践活动给在校园的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如今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时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也知道了保护环境光是口头上说是没用的要靠我们的实践行动来证明,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环境问题在我县的严重性。
经过调查,我发现我们县目前存在许多严重问题。许多耕地被占用,改造成工业园区,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还加重了环境污染。这种做法导致大量农民失业,生活陷入困境。同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工厂污水和废弃物处理不当,工业园区周围环境问题严重,监管不到位。农民失业导致他们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些问题凸显了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对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牧草资源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都作了相应的保护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相对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中国已不再“地大物博”,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乱挖乱采,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下,我国不仅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也重视社会环境的整治。法律规定要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防止工业和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此外,法律还要求减少噪声、震动、恶臭等对环境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行动却常常令人堪忧。法律规定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人们也对滥伐行为深恶痛绝,但在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筷子仍备受青睐。即使在餐厅里,消毒柜里可能有些筷子发黑,人们还是更倾向于使用桌上的一次性筷子;一些工厂为了降低成本,仍然向空中排放大量黑烟,毫无顾忌地污染着环境;游客在欣赏风景游览区清新的空气时,却毫不在意地丢弃矿泉水瓶和食物包装袋等垃圾;我们呼吁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却又掀起了私家车热潮,对于挤公交上下班的生活感到畏惧;大家纷纷倡导保护野生动物,但在酒店餐桌上却视野生动物为档次,唯恐少了会丢了面子。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一周的之江之旅转眼即逝,本次乡村振兴浙江大学培训班,实地学,现场教,感受颇深,收获颇丰。感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精心安排本次培训课程,感谢浙江大学教授们倾囊相授。我们既感悟了嘉兴“红船精神”的历久弥新,又领略了桐庐美丽乡村的风景如画,还学习了安吉“金山银山”的精髓要义。学有所获是必然,学有所用是责任。石首因山而建,因水而兴。90.3公里长江双岸线穿境而过,拥有麋鹿、江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大小44个湖泊星罗棋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赋予了我们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历史责任。根据本次学习和自身思考,我将在乡镇后续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聚焦规划引领,努力让乡村“新起来”。安吉的“两山理论”是在绿色与发展博弈中演变的,桐庐的美丽乡村是在历史与现实交替中建设的,浙江的共同富裕是在自身定位与规划引领中先行先试的。为什么浙江发展这么好?究其根源就是规划先行,敢想敢干。让每一个村庄都各具特色,让每一个产业延链做强,让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浙江有山有水,石首同样有山有水,作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水乡风貌城市,就要求我们在乡村工作中提前思考、创新突围,结合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特色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要从外在的自然美,深入到内在的品质美,一村一张图,一域一特色,真正做到规划“面子”好看、“里子”过硬。
高基庙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我们要聚焦特色产业,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安吉以白茶闻名,石首以池春水著称,这些特色农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这些潜力,打造千亿级的农业产业。农业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依靠农民和土地,更需要我们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以特色农产品为主打,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 未来,高基庙镇将充分发挥农产品深加工和地理位置优势,进一步引进优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以小龙虾、淡水鱼、牛蛙为主打产品系列,致力打造“湘鄂边预制菜之乡”。同时,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扩大阳光玫瑰种植规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营销水平,努力打造一个源自华中、辐射全国的马家垸葡萄小镇,实现农业产值的倍增增长。 这样,高基庙镇的农业产业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着力营造美好的乡村环境,努力让农村变得更加宜居。例如安吉余村和桐庐荻浦的乡村振兴项目均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注重文化传承。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村民参与,保持主动权。石首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发展瓶颈。通过浙江大学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农村环境营造不仅要关注生活环境的改善,还要重视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只有三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农村环境的全面提升。不应一味追求统一化,也不应盲目追求多样化,而是要将环境美化与文化传统、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协同发展、互相促进的目标。
四是聚焦共同缔造,努力让农民“乐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浙江人民为什么选择留在浙江?全国人民为什么选择来到浙江?原因很简单——住得舒心,过得安逸。当前,石首正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这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两者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回去之后,我们将突出党建引领,探索分类建强村级党组织,设身处地为群众想,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带动群众变“你和我”为“我们”。我们将加强理念转变,改变以往“镇村干部说了算”的老观念,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实现“大家说了一起干”,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我们将加强试点示范,选取2-3个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合作社”等工作,发动群众共同缔造先行先试,助力乡村振兴。
田垄能织棉,感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安排这次培训机会,让我收获满满。我会认真消化这次培训内容,在乡镇工作中灵活运用,敢于探索创新,敢于实践。我将努力让石首乡村焕发出更多的魅力,为全市的“三城三化三翻番”、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页面执行时间0.0098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