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现代化农业生产,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以便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保人民安全消费,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将以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打造品牌、市场准入促进管理和体系建设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建立完善农产品产地安全信息统计和监测档案,划定禁止生产区域,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干净无污染。
(2)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3)促进农产品进行包装标识,创立品牌。
(4)我们将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有毒有害农产品销毁制度,严格监管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大米、畜禽等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瘦肉精检出率以及重大疫情发生率,确保农产品消费者的安全。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6)加强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确保节日期间农产品的消费安全。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我县为了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尽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做好农产品安全生产,确保放心消费,重点加强两个组织领导建设:一是成立以县长江小斌为组长,县委纪检书记黄发高、副县长黄德民为副组长,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畜牧局等机关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农业局局长饶泽龙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成立以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畜牧局、果桑局等机关单位的高级职称人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专家小组由一群专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专家组成,他们将对我县农产品基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专家小组将选择并推荐适当的管理措施,以有效控制风险,保护环境,维护公众和动植物的健康。
2、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改善产地条件,保障产地安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定位监控。建立健全全县农业环境定位监控网络,使农业环境定位监控网点覆盖全县,加强对工业“三废”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控,及时掌握了解全县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产地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信息统计工作,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监测档案应当准确记载产地安全变化状况,并长期保存。三是做好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类管理试点示范工作。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认为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生产的,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在禁止生产区设置标示牌,载明禁止生产区地点、四至范围、面积、禁止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主要污染物种类、批准单位、立牌日期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和损毁标示牌。四是做好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防治与保护工作。在农产品产地大力推广绿肥种植,有效增加土壤肥力,减少下年作物对化肥的需求量,同时采取配方施肥高效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大幅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达到减小因农业施肥量大造成的污染;大面积推广使用生物用肥用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如冬耕晒田),可增加杀灭作物病虫害效果,减轻作物病虫害发生基数和发生率,使作物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减少,从而降低因使用农药过量造成的污染;同时禁止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使农产品产地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符合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要求
3、为了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使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更好地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措施。其次,加强农产品基地的标识管理,确保基地范围清晰,生产规模达标,设置标志标识牌,清晰标明基地范围、生产品种、责任人等信息。第三,严格规范农产品生产者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或淘汰的农业投入品。第四,建立完善农产品基地生产过程记录制度,要求生产单位或个人详细记录田间生产过程,包括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捕捞日期等,并实行签名负责制。生产记录需在收获后一周内提交基地管理部门存档,并保存至少3年。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促进农产品进行包装标识,创立品牌。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试点,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创立品牌,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农产品包装标识意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产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二是规范农产品包装标识。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三是开展农产品标识的申领和使用。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优质农产品标准的,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相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志,对冒用农产品标志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促进创立品牌。
5、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市场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经过培训的检测技术人员,确保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条件。按照农业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配备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实验室、有财政预算的“四有”要求,完善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检测行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二是要落实入市农产品检测制度。除了在有效期内的认证农产品、与市场建立产销对接的农产品、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免检进入市场销售外,其他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严格控制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大米、畜禽等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瘦肉精”检出率和重大疫情发生率。三是建立有毒有害农产品销毁制度。经入市检测发现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转销其他市场,对已进场销售农产品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报告农业局或工商部门监督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对造成危害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建立市场经营档案制度。批发市场各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农产品经营档案,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查验检测凭证、记录和保存购销台帐等制度。五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各市场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分管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确定一名业务联系人,负责向农业局报送情况,建立稳定、有效的联系渠道,及时报告相关工作情况。对抽查检测中发现的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依法进行处理,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农业局,报告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农产品的名称、数量、检出的有害成份、来源地及处理情况。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至关重要。为了全面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需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方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评价、激励和监督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切实有效。二是加强对农产品基地的监督管理。农产品基地应接受各级农产品质量管理机构的监督,确保基地生产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不得漠视质量安全要求。
拒绝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质管机构要不定期对基地环境、产品质量以及档案记录内容进行检查、检测和核实,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依法查处,并向社会公示。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能力建设。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管理。全县农资经营单位和个人都所营销的农业投入品必须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并在进入我县市场销售前应到农业局备案,从而在源头上堵住假劣农资产品。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依法取缔不具备法定条件的或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证照,依法严厉查处无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健全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重要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完善标签、标识等监管手段,依法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大力推广使用安全高效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新产品,加快对高残毒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普及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施药机具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
7、加强节日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切实保障节日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一是加强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监管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不合格农产品不出基地,不进入市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大监测信息发布力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引导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健康。
8、我们要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全县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力度。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的热情,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9、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需要投入专项资金。只有通过资金投入,才能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制定农业标准、认定产地、进行产品认证、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开展产品例行监测等工作。
为了深入贯彻省教育厅有关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预防校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及时应对可能影响师生安全的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机制,落实各项责任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规章制度、制定相关措施
1、建立同校长负总责的分层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分层包抓。校长包抓教师,领导包抓学年,教师包抓学生。
领导具体分工:(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
2、建立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如发现师生人身意外伤害、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等突发事件时,班主任教师或教研组长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学宣组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有关部门报告。
3、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食材采购环节、确保无污染食品操作、全面消除食物中毒风险,以保障师生健康。
4、同学们在校园里行走时,请保持严格的纪律。上下楼时一律靠右侧通行,步伐轻声、稳健,彼此文明礼让,避免拥挤。遇到老师时要礼让让路,按照学校规定的线路通行,确保走廊秩序井然。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序、安全的校园环境。
5、落实消防安全规定,指定位置放置消火栓、灭火器、开设安全通道出口,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人走电断。
6、学生放学时,需要按照班主任安排的路排顺序有序地走出校园,同时班主任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以确保他们能安全回家。
7、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坚决杜绝在课堂上让学生代办私事的行为,杜绝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8、希望通过清理校园周边环境,营造一个安全、整洁、宜居的校园环境,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9、停止一切乘车外出活动,禁止师生在野外游泳。
10、加强教师学生纪律、法制、道德、安全教育,关注师生人身安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授必要的安全知识。
11、检查校舍、设施的维护情况,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进行修复,确保校园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1、在校园建筑、影院、展览馆等室内出现拥挤、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学校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终止活动,由安全领导小组的成员带头组织师生安全撤离到安全地点,同时负责立即拨打120、119、110等急救部门请求救援。
立即组织学生从安全出口有序撤离,如有人员受伤,由卫生人员迅速联系医院进行抢救,并安置到安全地点,同时通知家属。各班级按照指定的安全出口有序疏散,迅速撤离现场,转移至安全地点。
事后对师生人员和财产损失进行统计,形成报告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3、春季和秋季进行户外游玩或参加活动时,存在发生外伤或交通事故的风险。为了确保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活动前,检查并确保装备完好,如穿着合适的鞋子和衣服。 -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 在活动中保持警惕,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发生意外。 - 如遇突发情况,保持冷静,及时寻求帮助并进行急救处理。
卫生组立即对受伤者进行简单处理,同时学宣组报告校领导小组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候救助,或由应急组派专人护送至医院,通知家属。
领导小组立即组织师生安定下来,有序离开现场。
领导小组派遣人员到现场维持秩序,并扣留相关责任人,等待有关部门展开调查。
事后统计师生人员、财产损失,制作报告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3、学校发生突发食物中毒、饮用水中毒或疑似中毒事件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安全管理小组应立即停止向食物和饮水供应单位提供产品。学校宣传组应立即通过最快的方式向当地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食物中毒事件的单位名称、地址、发生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相关信息。
⑵卫生组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卫生组负责检查和清理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卫生组将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工作,并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样品。
4、学校在出现传染病流行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应该立即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安全领导小组要立即通过最快捷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的政府、教育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时间、涉及人数以及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类型等相关内容。
⑵领导小组立即停止群聚活动,停止可能造成传染病暴发、局部流行的一切活动。
⑶卫生组、应急小组在上级各部门尚未到达之前,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将患有传染病的学生或教师隔离。
⑷卫生组积极协助医疗机构救治学生。
⑸学宣传协助所在地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5、校舍安全
教室、办公室、活动室、食堂、库房、走廊等场所可能发生火灾时,必须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 火警报警: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按下火警报警器,通知相关人员撤离。 2. 喷淋系统:如有自动喷淋系统,确保其正常运作,控制火势蔓延。 3. 疏散逃生:按照预先制定的疏散路线和程序有序疏散人员,避免踩踏和混乱。 4. 关门窗:关闭所有门窗,防止火势扩散。 5. 使用灭火器:如果火势较小且可以控制,可尝试使用灭火器扑灭火源。 6. 避免乘坐电梯:火灾时切勿乘坐电梯,应选择楼梯疏散。 7. 避免使用明火:火灾发生时切勿使用明火,以免引发更大火灾。 以上措施有助于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做出反应,确保人员安全和最小化财产损失。
火灾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按照指定的安全通道有序撤离,防火责任人应立即通知安全领导小组。如果发现浓烟,撤离时应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应急小组进行疏散人员和灭火工作,卫生组则负责救护伤员。如果火势失控,应立即要求宣传组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请求救援。
食堂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将液化气缸迅速移动到安全地点,以减少可能造成更大灾害的风险。
发生火灾时,走廊、各房间和库房的防火责任人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尽可能先将贵重物品转移到安全地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公私财产造成的损失。
6、防落物伤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巡视组、保障组在巡查校舍时,发现有损坏情况立即向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会安排保障组进行维修工作,如果维修超出保障组的能力范围,学校宣传组会在损坏区域设置警示线和警示牌,提醒师生和行人注意安全。
如果发生伤人事件,尽管已发出警示,但仍需立即启动校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应急小组和卫生组进行救援,并在现场看护,同时通知相关同志家属。
三、责任追究
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师生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主管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涉及违法问题的情况,相关责任人也将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涉及突发事件时,如果有人隐瞒、延迟报告或者故意指使他人隐瞒、延迟报告、虚假报告的行为,将会对应相应的处理措施。
发生突发事件后,如果不配合上级部门的调查,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行为,将被视为严重干扰执法和破坏社会秩序。
⑶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
⑷对学生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联系电话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电话:;
xx区文化教育局安全工作联系电话:(白天)
急救中心:120
页面执行时间0.0095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