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昨日,我心中的热爱源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并不奢求惊天动地的成就,只希望以一颗平凡的心,做好平凡的事。我喜欢看孩子们满怀憧憬的笑容,喜欢听他们天真无邪的声音。我热爱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变化,那是一种独特的幸福体验。我深爱着“教师”这个职业,也深爱着那一代又一代因为我的指引而茁壮成长的学生们。
一、用关爱呵护心灵,引孩子健康成长
近20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信“爱能让一切变得更美好”。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秉持着用爱心去教育学生的理念。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我认为,培养阳光、积极的学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因此,我经常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如果发现异常,我会进行个别化的教育引导。曾经有一位女学生,学习习惯不佳,而且自卑情绪较重。通过家访我才了解到,她的生活并不如人意:母亲早逝,父亲和继母经常不在家。尽管面对这样的生活,这位小女孩却表现出极强的独立能力,每天都自己照顾自己。得知这些情况后,我找她谈心,告诉她一些生活上的安全注意事项,并请求邻居多关照一下她。我对她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告诉她她并不比其他人差,她比很多人都要出色!在一个“六一”儿童节活动中,我精心安排让她主唱了一首歌曲《种太阳》,并让之前曾瞧不起她的同学为她伴舞。这位天生好嗓音的女孩表现得异常自信。从那时起,她以坚定而自信的态度融入了班集体。也许在那一刻,她的内心也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吧!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给予所有学生关爱,保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怀着健康的心态成长。老师的细心关怀就像流水般轻声低诉,让平凡的鹅卵石闪耀出完美的光芒。
二、用制度健全班级,让学生责任提升
我一直认为,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就像小社会一样,班级是我们在学校里的缩影。作为身处社会中的一员,我们需要遵守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每个学期我都会制定可操作、可检测并且实际有效的班级“日常规定”,包括进校、晨读、课堂、课间、路队等方面的约定。这些约定必须经过全班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委会”讨论通过,确保学生的参与和认可。为了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和主人翁意识,我让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生,让他们体验管理岗位上的责任和不易,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我作为老师也以身作则,班级学生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班干部的引领下,我班逐步建立了自主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的责任心得到了整体提升。
三﹑重视能力培养,促他们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成长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终极目标。当家长们将一个个充满欢乐、活力的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时,我们应该深思:多年以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引导会为社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呢?社会期待的是正直、健康、快乐的人;能够承担个人、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人。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勇于承担这一重任。作为小学教师,我们的管理和育人理念必须以长远目标为导向,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让他们不只是追求分数,而是关注生活中的美好,追求全面发展。这样的学生可能不会成为“文科状元”或“理科状元”,但我坚信:这样的孩子走入社会后更能适应生活,更能享受生活,更能成为能够为自己、家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我一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经常组织作文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多次荣获县、市级奖项。此外,我也经常开展朗诵、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针对学生的不足,我会组织班队活动,让学生自己策划并表演,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教育的同时也增进团队合作能力。
我也鼓励孩子们参与其它兴趣爱好的培训。我班的孩子的绘画﹑书法﹑篮球﹑手工创作和科技创新活动等在同年级都是最棒的。有多人次在绘画与科技领域获国家、市级大奖。每一次的班级布置孩子们的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班级展出的学生作品得到别的老师和家长的好评。孩子们每天在自己装扮的教室里学习是更自信的!每一次的“六一”艺术节,是我与孩子们得到最淋漓尽致释放的快乐时光。我力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展示的机会,去年我班的经典朗诵---《少年中国说》,获得校级一等奖,并在多次活动中进行演出。其实在这样的过程里,孩子们体验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他们还收获了“吃苦”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在心中种下了集体主义的种子。我想,一节班队课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多次获“优秀班集体”的称号。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趋向“全面发展”,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成就感!现在班上孩子正在我创建的“三人行”班级里快乐地享受生活的美好!我想有着兴趣爱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孩子应比那些只是成绩优异的孩子更优秀吧!
沉静下心,思考着我走过的十几年教育教学之路,内心充满了满足和充实。虽然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在这个岗位上的我却感到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活着的意义在于追寻内心的梦想和信念,我们教师选择这个职业也是如此。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用心教学,用爱育人,这是我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
这个学期以来,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班级能否健康成长并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是否得力。通过不断地摸索学习和与同行交流,我对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师德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会。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对于如何更好地担当起班主任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一、对班主任工作和学生要倾注满腔的爱心
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怀可以深深地留在学生心中。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抽出时间与学生交流,参与共同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由于我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处理问题,善用方法,注重与学生沟通,因此学生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程。热爱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和信任学生,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特点,相信他们,关心他们,既保持严格要求,又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一个教师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工作顺利进行,让学生健康成长,这便是自己的成功和喜悦。
二、善于和学生平等交往,真诚对待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深知与学生之间的亲近关系至关重要。因此,我总是尽力融入学生群体,真诚对待他们,视他们如同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我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况,与他们建立起亲近的关系。在班级活动中,我总是和学生一起参与,课余时间也经常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我尊重学生的意见,征求他们对班级管理和教师工作的建议,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主题班会的策划和组织也会交由学生自行完成,我只是给予指导和支持。我始终坚信,只有真心关心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对后进生做耐心细致的说法教育工作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导,用爱心和理解去感染他们,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和自尊。后进生并非绝对无法挽回,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引导,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他们也可以实现转变。在任何学校、班级中都会遇到后进生,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积极投入到他们的教育工作中去。如果我们忽视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将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氛围。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带领班级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善于沟通和引导后进生,我们才能真正做好班主任工作。
以上几点仅是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教训,说实在的,我做的还很不够,今后,将加倍地努力工作,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换取学生的真心。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是我们国家主要的教育形式,而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是班集体的引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任务繁重而又充满挑战。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希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并尽量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校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学风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分析原因,为制定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需要了解家长的文化水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生活环境,发现积极分子和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的良好常规训练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保障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一个学生如果调皮捣蛋、不守规矩,会给课堂教学、集体活动等带来困扰,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荣誉。因此,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非常必要。训练内容涵盖了各方面,包括遵守规章制度、课堂纪律、集会和出操规范、卫生习惯、劳动积极性、参观礼仪以及路队纪律等。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或全面的方式进行,要使学生养成服从集体、遵守规则的意识,自我约束,养成良好习惯,确保班集体始终保持良好的风貌。
四、拟定集体与个人的远、近期目标。
班主任应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全班和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清晰地知道整个班级和小组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标,避免学习和生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和积极性。此外,也需要为每个学生设定切实可行的个人长期和短期目标,将集体目标的动力转化为每个学生的动力,鼓励并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让每个人在明确的、适度的压力下自觉要求自己。
目标的制定不是目的,如何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因此,鉴于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有两点需注意:一是近期目标较之远期目标更有激励作用;二是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实,要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不能好高骛远,以免丧失孩子信心。
五、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及其途径。
竞争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不断进步。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在班级中开展积极向上的竞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竞争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建立友好的竞争关系,共同创造更好的成绩和表现。这种竞争是正面的、健康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有动力地追求进步和成功。
1、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
通过集体活动的参与、争取班级荣誉、留下深刻印象给老师,以及个人取得的成就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从集体到个人的竞争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2、设立定期评价制度:
以《评价手册》和"月评表"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
页面执行时间0.0182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