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能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西南交通大学已经有113年的历史,每一届优秀的毕业生都在这里起航,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今天,你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我代表学校向20xx届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向为学校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过去的四年,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西南交大度过的这段时光,对你们来说将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之一。刚刚踏入这所百年学府时的憧憬,逐渐演变成了对知识的追求,对才干的提升,对友谊的珍惜。我们一起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隆重举办,见证了祖国百年来的发展壮丽进程,也共同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磨难。在那场灾难中,我们感受到了大爱的力量,也锻炼了意志的坚韧。 在这段求学时光里,我们看到了优秀的毕业生如郭晨阳,在地震中失去亲人却义无反顾地投身抗震救援的事迹,还有像陆凌霄、崔英杰等一大批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的光辉篇章。母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让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征程。母校的教诲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继续奋发向前,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愿大家前程似锦,梦想成真!
母校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地方,见证了我们的青涩走过,也承载了我们的美好回忆。经过三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如今的西南交大正努力打造交通特色,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成功跻身“特色985工程”高校行列。学校即将启动“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建设,同时“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申建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同学们的参与和支持,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
亲爱的同学们,大学本科生活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时光。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起点,踏上追寻梦想的征程。回顾过去的学习历程,展望未来的广阔天地,我深信大家心中充满感慨和期待。作为你们的校长、师长和学长,我想对大家提出以下三点希望: 愿大家永远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成为永不停歇的求知者; 愿大家坚定自己的梦想,勇敢面对挑战,不畏失败、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勇攀高峰; 愿大家永远怀抱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母校,将爱与帮助传递下去,让世界充满温暖与美好。 希望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敢追梦,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祝福大家前程似锦,一路顺风!
第一,同学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开启新的人生征程。在追求远大职业目标的同时,我们要脚踏实地,踏实努力,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心态,做好长期的奋斗准备。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这是我们立足之道。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和困难,只要保持初心,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怀揣梦想,脚踏实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静水流深,有容乃大。同学们马上要踏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在当今这样一个飞速发展、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希望大家要保持自信、理性、平和的心态,防止急功近利与浮躁的情绪,秉承西南交大“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真正沉下心来,建设国家、造福社会。同时,我还希望大家要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以开放谦虚的心态学习他人的优点,博采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缺点,融入团队,营造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三,在当今社会,知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不得不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大学毕业只是人生学习的起点,我们需要终身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获取新知识,提升技能。只有保持求知欲,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向成功。
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伟大的经济转型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时代赋予了你们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你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秉承交大“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性格特质,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进步贡献力量!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和坚强后盾,衷心祝愿大家鹏程万里,人生辉煌!
人们可能会说哈佛是一个充满各种难以想象的机遇和好运的地方,被视为天堂。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幸能在这所学府漫长而成功的历史中留下自己的足迹。但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承担责任:我们有责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属于我们的挑战,践行哈佛奋斗不息的精神。
很多人在做演讲前都会感到紧张和兴奋。这让我想起了音乐剧《汉密尔顿》中那首令人难忘的结尾曲。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我想这个问题奠定了你们过去四年大学生活的基调,也将对你们未来作为哈佛毕业生和校友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作为公民或是领袖——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是你,你要来讲述你的故事!
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讲述你自己的故事,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和新秩序的全新故事,这是每一代人的责任,也是眼下摆在你们面前的使命。在哈佛接受的通识教育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你们实现这一使命。
“听别人的建议,做你自己的决定”
讲述自己的故事意味着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是谁,而不是被他人定义。虽然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但最终决策权在于自己。编织一个他人预设或期望听到的故事是不够的,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坚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哈佛的传奇人物之一、可敬的彼得·戈麦斯教授曾说:“不要让任何人替你把话说完。”
戈麦斯教授自己经常“自相矛盾”,令人难以捉摸,但永远忠于他自己:他是一位剑桥市的共和党人(注:在哈佛所在的剑桥市,共和党是少数派);他是一位浸礼会的牧师,但同时是个同性恋(注:基督教大多不支持同性恋);他是朝圣者协会的会长,同时又是一位黑人(注:朝圣者协会白人居多)。
他坚定地信仰着自己的理念,不受外界期望的影响。他认为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开启新的对话提供了可能性。
“开启与他人的对话,倾听他人的故事”
让我们开始一场新的对话,这将成为我接下来的关注重点。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并不仅仅是关于自己,而是与他人展开对话,探索更广阔的目标、探寻不同的世界、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
当我们只听到一个声音,就如同在广阔的领域里只有一条途径,这会带来风险,使我们变得脆弱。单一的声音或许并非虚假,但它却是不完整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其重要性,不应该让某一个视角的故事成为唯一的故事。
过去四年,你们体会到倾听他人故事的益处,也认识到忽略他人故事所带来的危险。只有意识到世界上充满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才能展望一个不同的未来。21世纪的医疗会是怎样的?能源会是怎样的?移民会是怎样的?城市将如何规划设计?面对这些问题,你所要问的不是“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怎样的未来”。
“我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不安和不确定中,不断修正你的故事”
这也引出了最后一个重点:不断修正。每个故事其实都只是一个草稿,我们连最古老的传说都会不断拿来重提——不管是汉密尔顿将军的故事、美国独立战争的史诗、亦或是哈佛自己的历史。
优质教育的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让人们不断质疑和探索自身以及周围的世界。它推动着我们不断学习、成长和改变,让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和探索中获得进步。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在毕业典礼上为我们演讲,他就曾经这样解释他创作的基石:“恐惧是我的动力。当我濒临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也是我遇见最好的想法的时候。”
大学,不正是这样一个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挑战、让每一个人都产生不确定性的地方吗?
就这样,在大学四年里,我始终在不断学习如何重新讲述我的故事:探索自己独特的声音,将自己融入一个充满激情的故事中。无论是积极参与气候变化抗议行动,还是发现了对统计学的热爱,甚至是发起了一场有意义的社会运动,我都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故事不断被重新书写的奇妙。
“不要妥协,直奔你的目标”
这些年,我一直在告诉大家:
追随你所爱!
去从事你真正关心的事业吧,无论是物理还是神经科学,无论是金融还是电影制片。如果你想好了目的地,就直接往那里去吧。这就是我的“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1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你总可以再绕回来。
所以在这里,恭喜各位哈佛大学20xx届的毕业生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各种挑战,获得不同的成就。未来的路上,请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相信只有你们自己才能完成这个使命!祝贺你们!
亲爱的20xx级新同学:
大家晚上好!九月的杭州如诗如画,充满着浓浓的江南风情。不久前,全球各国的领袖和嘉宾齐聚杭州,参加了G20杭州峰会,共同讨论着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今天,这座备受瞩目的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都、开放联动之地、包容和谐之城,再次迎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开设的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也迎来了近百名新生。欢迎大家来到“浙里”,加入全球60万浙大人的大家庭。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看到大家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仿佛是三十多年前的我自己。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几十年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日新月异,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社会和生态治理取得了巨大进步,人与技术、人与机器的融合正带来全新的未来。
我们深切感受到,大学教育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学习目标不再仅仅侧重于传统的专业培养,而是更加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跨学科能力的双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也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思想、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新定义师生关系,将师生打造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探究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备受青睐。学习空间也在经历巨大变革,教学活动场所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移动,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和认知技术的进步,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学习时间和地点更加自由,不同群体之间可以实现共同学习、协同学习。全面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将改变未来人才的需求,改变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未来学习的模式。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是我们通向未来的桥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教育传统和积极改革精神的名校,以其雄厚的人才培养实力、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国际声誉而闻名于世。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能力的未来人才。作为浙江大学的学生,我们将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的潮流中,特别是通过创新学习方法,不断适应新的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
学校创新全人教育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深度融合的全人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培养。同学们,要以通识学习为基础,发掘人性知性之美,汲取多领域的知识养分,掌握多学科的思维方法;要以专业学习为根本,掌握系统的学科能力,培养专注的研究习惯,激发极致的创新才能;要以交叉学习为特色,强化创造性的认知结构,形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素质;要以思政学习为引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的境界和人格的魅力。希望你们通过深度学习的融合,感悟科技创新之浩瀚、人文思想之深邃、艺术表现之灵韵、道德品格之崇高,进一步塑造博雅与人文、科学与基础。
学校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促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之间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四课堂协同培养体现了师生之间紧密和谐的关系,构建了全面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生态。同学们要注重第一课堂的课堂学习,积极与老师互动,努力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要参与第二课堂的校内实践活动,与不同专业的同学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要融入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项目,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要开展第四课堂的国际交流,抓住海外学习的机会,提升全球化视野和思维能力。希望同学们通过四课堂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大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校正在积极构建全方位的教学新体验,不断深化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以及网络平台创新互动。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同学们,要积极拥抱变革,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参与研讨互动,提升学习效果;抓住慕课学习机会,与全球名师交流学习;利用移动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进行深入学习;融入学习网络平台,快速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希望你们通过学习平台的自主联动,结合多种学习渠道,体验先进的学习互动,推动学习方法的创新和优化。
同学们,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通过不断地获取、整合和应用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自我。同时,学习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未来的学习需要结合网络化的学习社区,融合通识与专业知识,跨学科融合学习方式,并汇聚来自学校、社会和全球的学习资源。 浙江大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浙江大学提供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努力学习,不断丰富、深化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度过充实而精彩的大学时光。祝愿大家在浙江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收获丰富,成就卓越!
谢谢大家!
页面执行时间0.0282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