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啤酒的由来
啤酒,啤酒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饮料,粤语发音为“卑酒”。其主要原料是麦芽,因此有人称之为“麦酒”。在上海方言中,啤酒被称为“皮酒”。虽然“啤”、“卑”、“皮”都是对Beer的翻译,但事实上Beer也并非英文,而是德语Bier的转写。啤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古埃及和巴比伦的居民就已经开始用大麦酿造酒。随后,啤酒通过希腊人和罗马人传入欧洲。大约在公元前,今天法国境内出现了一种名为“塞尔瓦兹酒”的饮料,它是用大麦、燕麦或者稞麦酿造而成,酒精度比现代啤酒高,可以说是啤酒的远祖。
无论啤酒的起源是什么,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
1.2 啤酒的特点
啤酒是一种以麦芽和啤酒花为主要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而制成的饮料。它呈现出浅黄色,清澈透明的外观,口感纯正爽口,苦中带甜,带有明显的麦芽和酒花香气。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经过发酵后的啤酒还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据推算,1升啤酒所产生的热量相当于250克面包或800毫升牛奶的热量,因此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此外,啤酒中的酒花浸出物和鲜啤酒中的酵母具有健胃、助消化和利尿作用,二氧化碳和酒花的苦味相互配合,能增进食欲。作为一种受到大众喜爱且价格适中的饮品,啤酒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多种功效。
a,啤酒是一种含有较低酒精浓度的饮料,通常每100克啤酒中含有3-5克酒精,一般不超过8克。
b,有特殊的啤酒花清香和适口的苦味;
c,这种产品含有适量的二氧化碳,能够产生丰富细腻的泡沫。
d,坚果是一种营养丰富、热量较高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啤酒与其他发酵酒的主要不同点:
a,啤酒的制作需要使用大麦芽和啤酒花等原料,这些原料经过发酵等工艺加工后,才能酿造出美味的啤酒。
b,啤酒的酿造方式和酵母菌种选择取决于不同的啤酒类型。每种啤酒都有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特定的酵母菌种。酿造啤酒时,会采用特殊的工艺和专门培育的啤酒酵母菌来发酵。这些啤酒酵母菌经过纯化分离并进行专门的培养,以确保其在发酵过程中发挥最佳的作用。
c,啤酒的生产周期是不固定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品种的啤酒生产周期会有所差异,不同的工艺和设备条件也会影响生产周期的长短。一般来说,啤酒的生产周期短则可能只需14天,而长的情况下可能需要4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3 啤酒的种类
a,不同原麦汁浓度的啤酒:8-18°P
b,不同工艺条件下酿造的啤酒有许多种类,比如冰啤酒、干啤酒、纯生啤酒等。
c,浅色啤酒、深色啤酒和黑啤酒是三种常见的啤酒类型。浅色啤酒通常呈现出金黄色或淡黄色,口感清爽,适合在炎热天气享用。深色啤酒颜色较深,呈现出琥珀色或棕色,口感丰富浓郁,带有一定的焦糖或烘烤味道。而黑啤酒则呈现出深黑色,口感浓郁饱满,常常具有咖啡、巧克力或烘烤谷物的味道,适合搭配肉类等食物。
冰啤酒:这款啤酒经过一种冰晶化处理工艺,有效去除冷凝物和减少浸出物的含量。
干啤酒:这类食品的特点是发酵程度高,通常实际发酵程度达到72%以上。
纯生啤酒:我们采用先进的无菌膜过滤技术,摒弃了传统的热杀菌工艺,通过过滤酵母和进行杀菌处理,最后经过无菌灌装而成。由于酒液和包装设备都在无菌状态下受控制,纯生啤酒中各种营养成分没有被破坏,保持了更好的风味稳定性。相比熟啤酒,纯生啤酒口感更加清新、纯净,营养更丰富。
1.4 啤酒生产原料
啤酒的原料主要包括大麦、啤酒花、酵母和酿造用水。除了这些基本原料外,有些啤酒还可能添加一些辅料,比如水果、香料、糖等,以赋予啤酒不同的口味和风味特点。
一、实习单位情况介绍:
柳新煤矿隶属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管辖的矿井,矿井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在铜山县柳新镇境内,距徐州市17km。北邻徐州矿务集团垞城煤矿:南临徐州矿务集团张小楼煤矿。
本井田位于古黄河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地面水系对井下没有明显影响;柳新井田位于九里山向斜的东南翼边缘,地质构造整体呈现为单斜形态,地层走向从NE45°逐渐转向SW220°,倾角浅部较陡,约为40°—50°,局部可达65°—75°,中深部逐渐变缓,约为20°—45°,深部(-1000米以下)倾角为5°—10°。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分布在浅部,深部较少,井田内中深部存在两个向斜构造,没有岩浆侵入的迹象。主要可采煤层为二煤和七煤,其中二煤比较稳定,七煤也属于稳定煤层,开采上限为-90米水平,开采下限为-900米水平,井田平均走向长度为3.6公里,平均倾斜宽度为1.63公里,井田的开采面积为5.87平方公里。该井田可采煤储量为1962.44万吨。煤尘易发生爆炸,煤层具有一定的自然发火倾向,矿井涌水量一般,瓦斯含量较低,属于低瓦斯矿井。
该煤矿设计能力为3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46年。因矿区表土较厚,采取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上、下山开采,水平标高为-260米、—430米,开采上限为-50米,下限为-900米。大巷采用集中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的稳定岩层中,两层间使用集中石门联系。工作面采用单一煤层一次采全高的走向长壁采煤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跨落法。矿井布置两个工作面正常生产,一个备用工作面,工作面年产量为28万吨,矿井年产量为30万吨。
矿井通风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主要由主井和副井进行进风,而回风则通过独立的回风井进行。整个通风系统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
目前,600南二采区和两条下山全部落底至750水平,完成了生产系统的建设。目前,742工作面正在采用走向长壁条带采煤法进行回采。同时,430南一采区的生产系统已经建立,216工作面也正在采用走向长壁条带采煤法进行回采。此外,212溜子道正在进行掘进工作,而430南一采区485轨道下山目前正处于修复阶段。
二、实习岗位情况介绍:
柳新矿采煤一区是一个主要的采煤工作区,全年采煤量约占整个煤矿的70%。在这个工作区,我们采用炮采方法,采煤方式为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采煤法,顶板管理方法则是采用全部垮落法。我所在的实习岗位是采煤一技术组。
三、我对采煤工程技术实践和总结:
一、采区的地质情况
这是七煤南翼采区,是矿井的首采工作面。煤层倾角在38°至45°之间,平均为40°,煤的容重为1.35t/m3。整个煤层都可以开采,平均厚度为3.0m,七煤与上部二煤层之间的距离为105.18m。煤质为块状,牌号为r。采区内的煤层倾角变化不大,是属于倾斜煤层,煤层非常稳定,顶底板条件良好,顶板没有冲击地压问题,构造简单。因此,选择了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由于设计的矿井规模较小,采区倾角较大,煤层厚度适中且稳定,顶底板条件良好,因此采用了炮采工作面设计。
根据阶段及区段斜长的划定,可将工作面长度确定为70m。
二、回采工作面工艺设计
(一)落煤
1、采取落煤方式:本作业面主要采用爆破落煤,辅以手工挖掘落煤。
2、落煤工具的型号、性能:
煤电钻:型号:SMZ—12型,电压127V,功率1。2KW。
麻花钻杆:长1。2m有水孔湿式钻杆。
钻头:Y型、有水孔湿式钻头
放炮器:型号MFB-100放炮器,具有100发发爆能力。采用专用的两芯铜芯胶线作为放炮母线。
选用1。3。5段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
炸药选用煤矿许用乳化炸药。
采用正向装药方式,封泥长度不得低于0。5m,水炮泥外剩余部分炮眼用粘土封实,
联炮方式:串联。
(二)装煤
工作面装煤采用爆破装煤、人工攉煤。
(三)运煤
工作面:采用SGW-30型刮板运输机和皮带运输机进行运输,工作面利用搪瓷自溜运输。
(四)采面支护工艺
1、普通支护
1),根据工作面采高,选用DWS—25型单体液压支柱,结合H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
2)支护密度确定:
跟据矿大<
G顶板=rhcosa
=2。5×3。5×cos33。
=7。33(T/㎡)
式中
G:单位面积直接顶岩重:
h:直接顶厚度
r:直接顶平均容重
G顶煤=1。35×1。5×0。79=1。6(T/㎡)
单体支柱工作阻力P0为90KN/根,工作面空间基本支护密度N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N=10(G顶板+G顶煤)/P
=10×(7。33+1。6)/90=0。992(根/㎡)
工作面柱距为
Z柱=1/(KI排N )
=1/(1。1×1×0。992)
=0。91m
L取1。0
根据工程经验和以往工作面支护实践,通常在正常情况下和周期性压力下,支护柱的间距设计为0.6m,允许偏差范围为正负0.1m。工作面的空间支护密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N=1/(KL排LI柱)
=1/(1。1×1×0。6 )
=1。5(根/㎡)
以已知支护密度求支柱初撑力P
P=10G/n
=10×8。93/1。5
=59。5(kg/根)
根据现有的计算结果,支柱排距确定为1.0m,柱距为0.6m,初撑力为90KN,能够满足工作面的需要。
3)普通支护形式,柱梁相对应位置:
工作面采用一梁一柱齐梁直线柱走向棚支护,柱梁相对应位置5:5,正悬臂。
6)其它支护材料
条 棍:长1。0m,直径3~5厘m的圆木棍,每棚不少于6根。
塑笆:这是一个长3米,宽1米的收纳袋,设计为双层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成单层使用。在初次使用和日常存放时,只需展开单层即可。接缝处采用坚固的尼龙绳固定,确保牢固性。每个绳索之间的间距保持在不超过20厘米的范围内。
托棚料:长1。8m,直径不低于14cm
人行木:长1。4m
木 鞋:200×200×50mm
板 梁:1600×160×50mm
方 木:1400×120×120mm
2、特殊支护
(1)木垛
初放顶时,木垛间距为7米一个;正常回采时,木垛间距为10米一个。在两个出口处必须各放置一个木垛。对于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层、褶曲等情况的顶板破碎区域,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补充木垛。
b。打木垛时必须使用方木,严禁使用腐朽及损坏的方木,封顶时如用不上方木,(最上顶一行)可使用板梁或木鞋。
木垛的搭建必须结实稳固,四角应该平整对齐。如果发现四角不平整,可以使用木楔进行调整,但是不要在同一个角落使用两块木楔。此外,木垛与顶梁之间需要填实,确保结构牢固。
d。木垛要打在实底上,四面见线,垂直顶底板。
每个木垛内应该放置两根柱子,打木垛时,需确保人行道留有至少0.7米的空间,木垛应该建立在煤壁的第二档和第三档之间。
(2) 托棚:
托棚的倾斜角为75~80度。托棚梁与托棚梁必须对腚,支柱有柱窝,托棚梁用料直径不得低于14厘m,不实可用木鞋或木楔封实升足劲,确保牢固有力。正常回采时,托棚的位置打在第三排支柱煤壁侧铰接顶梁下。
(3) 临时支护:
工作面放炮结束后,必须及时挂梁打临时支柱,临时支柱每隔一棚架设一根,顶板破碎时必须棚棚架设。
3、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
(1)工作面超前档规格:
上出口超前档规格:倾斜长3m,走向长1m,出口高度不小于1。6m。
下出口超前档规格:倾斜长3m,走向长1m,出口高度不小于1。6m。
(2)支护材料:
上下超前档采用DWS系列支柱和HDJA系列双楔梁,梁长1米,配备专用水平楔,护顶采用塑料笆和枇子。
(3)支柱形式与支柱初撑力:
支柱形式采用一梁一柱齐梁直线柱走向棚。初撑力不足90千牛。
(4)最大、最小控顶距和支柱距、排距:
下出口最大控顶距6m,最小控顶距5m;
上出口最大控顶距5m,最小控顶距4m。
工作面内最大控顶距4m,最小控顶距3m。
排距为1米左右,柱距约为0.6米,超前支护与原巷道超前支护柱之间的距离不超过0.5米,需要设置至少6个支撑棚。
(5)端头支柱要打足劲。
(6)工作面进行回采时,需要进行双道超前支护措施。具体要求为:在工作面前方20米范围内,首先设置单体液压支柱和1米铰接顶梁双排支柱,以确保支护的稳固性;接着在距离工作面20米至40米范围内,靠近工作面一侧设置单排支柱,支柱间距为0.8米,支柱应该打在梁子的1/4处,即一梁两柱的布置方式。此外,支柱的初撑力不得小于90KN,以确保支护的有效性。
(7)请保持两个出口的40米范围内清洁整洁,确保通道畅通无阻。禁止堆放杂物和剩余材料,禁止出现缺少支撑梁柱的情况,支撑梁柱高度不得低于1.6米,通道宽度不得低于0.7米。
(8)工作面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确保安全的同时提高煤矿开采效率,以实现更多煤炭的产出。
四、学习心得体会
在柳新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这次毕业实习圆满结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也明白作为建筑学院采矿专业的学生,应该为国家和专业做出贡献。煤炭作为工业的重要资源,在我国许多地方储量丰富,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煤炭资源的开采需要我们这些采矿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肩负着重大责任,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相信只要每位采矿专业的学生都认真学习,明天的采矿行业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实习期间的点滴经历让我体会到人际关系、机遇、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这些宝贵经验将成为我未来成功的基石。进入社会的我们缺乏经验,但这些实习经历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未来的大四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学习、努力奋斗,这次实习的收获将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示。
对于我来说:实习是我们未来工作的一个缩影,当我们步入职场,面对新工作和挑战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敢面对挑战,积极学习成长!煤矿工作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地下作业存在着各种潜在危险,如瓦斯爆炸、顶板垮落、煤尘爆炸等。然而,只要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和作业规程,尽可能减少事故发生。安全与生产并非矛盾,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安全是生产的基础,没有安全就无法进行生产。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安全观念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这短暂的实习中,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收获将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习期间,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工作技能、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收获虽然无法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段时间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土城矿务局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把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相信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们将更加成熟和自信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为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们会铭记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将其作为成长的动力,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感谢土城矿务局的培养和关怀,让我们在这里收获满满,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些困难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勇气才能克服,而且并非每一次都能成功度过。失败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有勇气面对失败,努力解决问题。只要有这种决心,我相信人生会是成功的,至少可以无怨无悔!这次实习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实习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们需要改变学习方式,培养独立工作、思考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你经常阅读《中国煤炭报》,你可能会发现一段话:“煤矿行业曾经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在经济地位还是收入上,但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收入不如以前,待遇也不如以前,许多人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是从事煤矿行业的。也许人才流动的加入会为从事煤矿行业的人带来新的希望,期待煤矿工人能够重新受到社会的尊重,让他们挺起腰杆,自豪地说出自己是—————中国矿工。”
页面执行时间0.0088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