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缓解20xx年夏冬季用电高峰时期可能出现的用电负荷缺口,降低电力供需不平衡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切实保障民生、重要用户和重点企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用电需求。我们将提前做好准备,科学调度电力资源,精准匹配供需,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20xx年供用电总体形势
20xx年,预计全省全社会最高负荷将达到9800万千瓦左右,同比增长5.7%,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可能出现用电缺口的情况。在极端天气、特高压线路故障、外来受电减少、天然气供应受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用电缺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根据预测,20xx年杭州市全社会最高负荷预计将达到约1850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7.68%。杭州市的供电形势将会受全省整体供电情况的影响,同时由于大约80%的电力依赖外部供应以及部分地区电网负荷分布不均衡的因素,可能会出现电源短缺、电网负荷过重等问题。
二、工作原则
(一)为了服务大局,保障民生,我们将紧密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根据“先生活、后生产、有保有限”的原则科学合理配置电力资源,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涉及公众利益、国家安全等重要购电用户以及重点生产企业的电力供应。
(二)加强电力供需平衡预测,及时发布电力供需预警信息,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制定“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辅助,可中断保底”的原则,完善有序用电管理机制、技术标准和平台建设,增强有序用电应急响应能力。
(三)我们将注重整体规划,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我们会按照“错峰用电优先,限制限电”的原则,合理安排有序用电措施,兼顾电网运行安全、电力设备安全和供用电秩序稳定。我们将努力将有序用电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有序用电方案安排
(一)预控方案
面对电力高峰期和用电紧张局势,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对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我们将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在7-9月期间,各区、县(市)发改部门将与供电部门合作,组织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安排集中检修,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具体的检修方案将由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以确保企业的设备和生产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
2.市政府已组织编制全市380万千瓦企业错峰安排计划方案和38万千瓦应急机动负荷方案。具体工作由市发改委和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负责落实。
3.组织制订局部区域线路、主变压器、变电站超重载应急响应措施,针对局部区域单一线路(或主变压器)超重载情况,有关用户应做好实时响应。相关方案由各区、县(市)供电公司负责落实。
4.组织地方热电企业、企业自备电厂在用电负荷趋紧时顶峰发电;组织水电厂加大夏季蓄水力度,随时做好顶峰发电准备工作。
5.在电力供应紧张且用电需求达到晚高峰时,计划暂时停止城市景观照明和商场、商店室外广告等用电,合理调整城市景观照明。具体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实施。
6.机关、学校、商场、宾馆、银行、证券公司、商业综合体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综合写字楼积极开展节约用电工作,夏季空调控制温度不低于26℃,冬季空调温度不高于20℃。具体工作由杭州市能源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督查。
7.建筑施工单位在用电负荷紧张时,应避开高峰用电时段,以减轻电网压力。市建委和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将联合各地政府督促建筑施工单位执行有序用电措施,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二)方案分级
1.电源性缺电的预警及响应
(1)短时、突发性的电力短缺是一个常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机动负荷方案,组织企业启动机动用电措施,以确保生产运行的持续稳定。
(2)20xx年,某市出现了连续的电源性缺电问题,为应对这一情况,实施了A-F级错峰用电方案。全市共安排了380万千瓦的负荷,分为6个级别执行。
A级方案:60万千瓦
B级方案:115万千瓦
C级方案:190万千瓦
D级方案:250万千瓦
E级方案:305万千瓦
F级方案:380万千瓦
根据杭州市有序用电要求,全市将实施A-F级分级启动有序用电措施。各区、县(市)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科学制定有序用电错峰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周一至周日的用电计划。在启动B级及以上方案时,除了地铁、亚运、快速路、管廊等重点项目的地下工程和重要基坑的降排水工程以及连续浇筑混凝土项目需要持续供电外,其他临时施工用电按照公布的线路轮休表执行周错峰方案,并保留10%的保安负荷;景观亮化方面将暂停所有亮灯用电(店招店牌用电除外),如在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期间需要亮灯,需经杭州市市容景观发展中心向市有序用电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提交申请并获得批准。
2.电网性缺电应急措施
(1)加强电网补强和负荷转移工作,精心安排电网的运行方式,针对电网薄弱环节,加快实施迎峰度夏输变电建设项目;优化配电网络,通过线路割接、负荷转移等方法,尽力减缓电网瓶颈制约。
(2)暂停在该区块内进行新的电气扩充工程。
(3)各地发改、供电部门要对“卡脖子”区块内电力供需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最大电力缺口和最大可错避峰负荷,并按照“定企业、定设备、定负荷、定时间”的原则排出区块内超载线路和超载主变对应线路用户的错避峰方案。
(4)当电力供需出现严重不平衡,超过系统的最大负荷承受能力时,会采取拉分(支)线的方式来减轻负荷压力,直至对相关主(干)线实施紧急停电措施。
(三)指标分解
综合考虑各区、县(市)20xx 年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平均值占全市比例、局部供需缺口等因素,对各地20xx年有序用电指标进行分配,具体如下:市区40万千瓦(包括上城、拱墅、西湖、滨江四区,指标由市发改委和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统筹协调,下同),萧山区85万千瓦,余杭区27万千瓦,临平区29万千瓦,富阳区36万千瓦,钱塘区59万千瓦,临安区33万千瓦,建德市33万千瓦,桐庐县26万千瓦,淳安县12万千瓦。各区、县(市)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有序用电错避峰负荷,但不得低于下达的指标值。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应急响应能力,本市已经确定了250万千瓦的超级电网供电能力拉限电备用名单(具体名单将另行公布),仅在供电能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才会执行。
(四)应急机动负荷安排
全市共安排应急机动负荷38万千瓦,为在用电临时短缺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实施有序用电,并以尽可能少的用户参与,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有效错避峰,根据各区、县(市)大用户情况,安排市区4万千瓦,萧山区8.5万千瓦,余杭区2.8万千瓦,临平区2.8万千瓦,富阳区3.6万千瓦,钱塘区5.9万千瓦,临安区3.3万千瓦,建德市3.3万千瓦,桐庐县2.6万千瓦,淳安县1.2万千瓦。
(五)方案编制
1.落实有序用电限额指标。各区、县(市)发改部门根据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情况,按照“分档有序用电”,优先满足社会综合效益好的企业用电,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用电,科学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合理落实好错避峰负荷,按照用户电力负荷特性,帮助、指导用户设计个性化错避峰方案。有序用电方案经当地主要媒体公示,并报本级政府批准后,于6月20日前报市发改委和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备案。各区、县(市)的计划表如与全市的《20xx年杭州市有序用电方案汇总表》和《20xx年杭州市企业错避峰安排计划表》(详见附件1和附件2)有出入,有序用电方案具体执行则以各区、县(市)的发文为准。局部电网性缺电情况,请各区、县(市)发改部门会同供电公司做好局部有序用电方案。
2.确保应急机动负荷的有效实施。应急机动负荷主要包括专用线路用户和大型用户,单个用户的负荷需求通常应在5000千瓦以上。应急机动负荷应在20分钟内迅速减少或切除,但不应包括高风险和重要用户,以避免由于负荷快速切除而引发人身和设备事故,从而影响社会公共安全。
四、电力需求响应负荷安排
需求响应分为日前需求响应、小时级需求响应、分钟级需求响应和秒级需求响应四种。其中,日前需求响应主要是指对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进行调整,以削峰填谷,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小时级需求响应是指根据短期市场需求变化,对电力系统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分钟级需求响应通常指虚拟电厂的响应,即通过调整分布式能源、储能等设备来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调度;秒级需求响应则是指分路负控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快速调节,以应对突发负荷变化,确保电网稳定运行。需要注意的是,小时级、分钟级和秒级需求响应三种用户之间一般不得相互复用,以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一)根据需求,削峰和填谷的响应指标需要按时段划分,具体为9:00-11:00、15:00-17:00、18:00-20:00三个时段的削峰,以及3:00-5:00、11:00-13:00两个时段的填谷。全市各时段的需求响应目标分别为200万千瓦日前削峰、20万千瓦日前填谷、20万千瓦小时级削峰,要求在6月15日前完成《电力需求响应合作协议》的签订工作,具体工作由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承担。电力用户需要积极配合签订需求响应协议,并在供需不平衡时积极参与需求响应。
(二)参与分钟级(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用户需具备完善的负荷管理终端及用户侧开关,相关数据接入供电公司的需求侧管理系统。20xx年全市需完成15万千瓦可控负荷建设和接入,工业用户以水泥、钢铁、铸造、造纸等有可中断负荷的行业为主;商业楼宇以具有智能控制系统的用户和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为主。各有关单位需配合安装负荷终端,在出现负荷短缺时,需按要求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稳定供用电秩序。
(三)供电公司要推进秒级(分时负荷控制)需求响应工作。现有用户负荷控制终端将得到充分利用,供电公司计划开展试跳检验,希望用户积极配合,不得无故拒绝。参与试跳的用户主要包括有序用电清单用户,但不限于此。市级秒级分时负荷控制需接入40万千瓦,其中市区占3.5万千瓦,萧山区占10万千瓦,余杭区占3.75万千瓦,临平区占3.75万千瓦,富阳区占4万千瓦,钱塘区占5.5万千瓦,临安区占3万千瓦,建德市占2.5万千瓦,桐庐县占2万千瓦,淳安县占2万千瓦。
五、组织实施
杭州市有序用电工作协调小组是指挥协调全市有序用电工作的机构。协调小组设立办公室,位于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协助管理有序用电工作,指导各地起草和执行有序用电方案。市级有关部门监督本系统电力用户执行有序用电措施。各地发改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有序用电工作的统筹协调,与当地供电部门一起完善有序用电工作机制,及时发布电力需求情况和缺口预警,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
(一)预警发布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要密切关注电力需求走势,认真做好负荷预测工作,提前准确预测全市电力供需缺口,在通过实施需求响应不能满足供需平衡情况下,及时提出启动有序用电预案的意见建议,市发改委经研判后,下达有序用电预警。
各区、县(市)发改部门收到下达的有序用电预警后,会立即与当地供电企业合作,通知相关电力用户准备执行有序用电方案。重要电力用户需检查备用电源和保安电源,确保各项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在突发不可控因素导致紧急电力缺口时,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将在确保主网安全的基础上,立即采取先期措施进行处理,包括按照程序停运应急机动负荷。如果供电缺口规模较大,超出应急机动负荷错避峰能力,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将严格执行超电网供电能力拉限电序位表、事故拉限电序位表等紧急措施,以确保电网运行安全。同时,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将及时向市改委报告有关事故和处置信息,以便及时应对并解决问题。
(二)方案发布
预警发布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要积极主动挖掘各方潜力,尽可能弥补或缩小电力供需缺口,市发改委根据实际电力供需情况启动有序用电A-F级有序用电方案。
(三)方案执行
在有序用电执行期间,各级发改部门和供电公司应该联合办公,利用负荷控制系统监测、统计执行情况,确保执行负荷限制指标。对于未能执行到位的用户,当地政府应与供电企业一起进行现场检查,确保负荷控制得到有效实施。对于拒绝执行的用户,经过责令改正而仍不改变态度的,供电企业可以在确保不会造成人身或设备安全事故的前提下采取停止供电措施。一旦市发改委发布取消有序用电方案指令,各级供电企业应及时通知相关用户,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六、工作要求
(一)完善有序用电工作机制。各区、县(市)发改部门要会同当地供电企业,进一步深化“合署办公,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做好宣传沟通,引导企业有序开展错峰、避峰,严格有序用电执行程序,履行提前告知用户义务,对需要停、限、整改及终止供电的企业,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向电力用户发布信息;严格做好居民生产生活和重要用户电力保供,非事故情况下不得出现直接拉闸限电;加强用电形势和节能宣传,引导用户安全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鼓励发挥增量配电公司、售电公司、直购电大用户等市场新主体在有序用电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加强有序用电应急响应能力。各地区应充分考虑特高压线路和重要省际受电通道故障停运,以及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可能对本地电力供应造成的影响,不断完善有序用电应急响应机制。及时修订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联合演练,提升对突发和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
(三)充分发挥负荷管理系统的作用。各地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发挥负荷管理系统在有序用电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确保负荷监测能力达到当地最大用电负荷的90%以上,负荷控制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0%以上,并将所有100kVA及以上的用户纳入负荷管理范围。各区、县(市)应将有序用电方案的制定、执行、调整等全过程纳入负荷管理系统。对于故意破坏负荷管理终端或拒绝执行错峰措施的情况,应加强督查力度,以确保有序用电方案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当前能源领域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应深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积极考虑和优先采用需求侧管理措施,遵循“安全可靠、有序实施、公正平等、自愿参与、技术创新、服务优化”的原则,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强大响应能力、高效响应率和良好响应效果的优质用户,为建设全市需求响应资源池、缓解电网调峰压力提供支持。国家电网各供电公司应与相关企业密切沟通,尽力避免出现邀约却无响应或响应不及时的情况。
(五)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安全稳定、有保有限、注重预防”的原则,严肃调度纪律,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强化“单位用能产出评价与能源配置挂钩”机制,按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情况,实行“分档有序用电”,优先满足社会综合效益好的企业用电,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用电。
(六)加强节能管理。各地发改部门要注重协调一致,推动节能设备、产品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确保电力运行安全稳定。要继续加强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的节能管理,控制宾馆、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避免城市景观过度照明,全面推进城市道路节能改造工程。进一步推动技术节能,大力推广蓄能、热泵、高效电机、绿色照明、绿色建筑等节能环保技术,优化用电结构。
(七)加强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各地应当加强与宣传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公众对用电需求响应、有序用电、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认识,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增强全社会的节电意识,营造共同参与有序用电工作的良好氛围。
页面执行时间0.0096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