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地准备
在打造草坪和种植其他植物时,施工完成后地形和土壤条件即难以改变。要想打造一个优质的草坪,就需要在铺设前对场地进行充分处理。主要包括地形的调整、土壤的改良和排水系统的设置。
1、土层的厚度
草坪的根系大部分生长在土壤深度超过40厘米的范围内,其中超过50%的根系分布在地表以下20厘米的范围内。为了保持草坪的健康生长和减少管理成本,建议土壤深度尽量达到40厘米左右,最好不低于30厘米。如果土壤深度低于30厘米,应考虑增加土壤的厚度。
2、土地的平整与耕翻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草坪植物的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操作包括:
2.1为了便于土地的耕作和整平,以及消除多年生杂草的干扰,需要清除杂草和杂物。这样可以确保在种植草坪之前彻底清除杂草,避免日后草坪与杂草争夺水分和养分的情况发生。
2.2清除杂草和杂物后,对地面进行初步平整,填平低洼处。接着在地面撒施基肥,并进行深度耕翻,确保基肥充分混合于土壤中。
2.3进行土地平整前,需要清除杂草和杂物,并进行耕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土壤质地不佳或夹杂着太多杂质,就需要进行土壤更换。
为了确保新设草坪的平整,在换土或耕翻后应灌一次透水或滚压2遍,使坚实不同的地方能显出高低,以利最后平整时加以调整。
2.4为提高土壤肥力,最好施一些优质的有机肥料做基肥。但勿直接用家畜肥粪,因其中含有大量杂草种籽,会造成以后草坪中野草孳生,后患无穷。
2.5碱性土或含石灰、受到污染的土壤对草坪生长有害,需要将表层土壤全部挖掉并更换成新的壤土,厚度约为40厘米,这样有利于草坪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为了防止地下害虫的侵害,保护草坪的根系,可以在施肥的同时适量使用农药,但要确保均匀撒布,避免农药结块影响草坪植物的生长。
二、排水及灌溉系统
草坪和其他场地一样,都需要考虑地面排水的问题。在最后整平地面时,必须要考虑地面排水,确保没有低洼处,避免积水。草坪通常会采用缓坡设计来实现排水,可以结合雨水口的设置确定地面的水流方向,也可以直接连通到湖泊或池塘。一个理想的草坪表面应该是中间略高,向四周或边缘逐渐倾斜,以便排水顺畅。
三、草坪种植施工
1、播种法
1.1种子的质量
质量指两方面:一是纯度,二是发芽率。一般要求纯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
1.2种子的处理
为了增加种子的发芽率,确保幼苗的生长健壮,在播种之前可以对种子进行处理。
1.3播种量
应根据草种、根据种子的发芽率确定播种量,通常情况下单种子播种时,每平方米使用10~20克的种子。有些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混合播种2~3种不同的种子。
1.4播种
1.4.1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机械播种播2-4次,保证播量准确,播撒均匀。
1.4.2为了确保草坪的生长效果更好,可以考虑在植被前进行施肥。首先需要将场地整理好,均匀地撒施3kg/m2的熟化有机肥和0.08kg/m2的复合肥,然后进行土壤翻耕。接着,用铁耙将表土耙平,确保表面平整细腻,避免出现坑洼或高低不平的情况,以免因为积水导致草坪生长不良。经过细心整理的坪床就可以准备播种了。
1.4.3白三叶的播种量应根据发芽率和土壤条件来确定。如果发芽率高,土壤条件良好,则可以减少播种量;反之则需要增加播种量。一般来说,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0-15克,使用播种机可以确保均匀播种。
1.4.4播种后,可使用覆土耙进行覆盠,覆盖厚度约为0.2厘米,重复进行2次以上。然后,利用重约50-80公斤的滚筒进行压实,确保草种与土壤充分接触,使草坪床具有适当的紧实度。
1.4.5采用草苫子进行覆盖是一种常见的土壤保护措施。草苫子覆盖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种子被流失,减少雨水冲刷对地表的影响,防止土壤板结的发生。
1.4.6播后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喷灌,喷湿土壤5-10cm,1天喷2-3遍,保证坪床湿润,直至种子发芽。
1.4.7草坪播种后的前20天,每隔2-3天进行一次喷灌,有利于草籽的生长发芽。之后,调整为每3-5天进行一次喷灌,直至草坪完全长成。
1.4.8幼苗出土整齐后,适宜在阴雨天或晴天傍晚进行揭除覆盖物的工作。揭除后要及时进行养护,防止幼苗因缺水而受损。
1.4.9草坪草生长到5叶期时,用速效氮(4-8g/m2)对草坪进行第一次追肥。
1.4.10草坪生长到10-12厘米高时,需要进行第一次修剪。此时可以选择使用悬刀式割草机,修剪后的草坪高度保持在7-8厘米左右。
1.4.11苗期是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需要进行3-5次杂草防除工作。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人工拔除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防除。
1.4.12注意及时防治苗期病虫害,包括幼苗凋萎病、根腐病以及食叶、食茎害虫的防范和控制。
2、草皮分栽铺植
2.1为了种植茂盛的草坪,需要选择一个土壤湿润的草源地。如果土壤过于干燥,应该在挖草之前先浇水。挖取草根时,最好保留一些周围的土壤,挖出后应立即装车运走。将草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堆放时要薄一些,经常喷水以保持草根湿润,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搭建遮阳棚来存放。
2.2草皮建植采用分栽草根与铺草块的方式进行铺植。
2.3草块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选择没有杂草,生长势强健,没有受到病虫害侵扰的草源。
2.4草坪移植前24小时需要修剪并喷水,确保土壤湿润,有利于草皮的生长。
2.5草皮规格宜为30cm×30cm,厚度适宜控制在3—5cm之间,这样运输起来比较方便,铺设时也有利于草皮根系与原土壤结合扎根。
2.6运输草皮时,建议在运输车辆内铺设木板,将草皮分层放置,避免在卸载过程中造成草皮损坏。
2.7铺设草皮时,需要确保草皮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一般为3-5cm。接着使用重约0.27T的碾压器进行压实,也可以选择圆筒或人工踩踏来使草皮与土壤紧密结合,避免留下空隙,有利于草皮生根生长,确保草皮顺利成活。
2.8将草皮压实后,首次浇水要确保水能够充分渗透,使坪床表层5-10厘米湿润,这样可以帮助草皮恢复原本的颜色,并且防止草皮失水过多。之后根据不同草种的特性要求,定时浇水以满足草皮的水分需求。
2.9请确保对草皮进行充分滚压和适量浇水,直到草皮扎根并能够进行正常的养护管理。
雷电是指大气中不同部分的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放电现象,伴随着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声响。通过采取正确的防雷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雷电灾害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现代防雷技术
国际电工委员会编制的标准(IECl024-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xx年版)将建筑物综合防雷装置分为两大部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作为整体统一考虑。
外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主要是防直击雷装置,即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界面采取的防雷措施,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一般由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构成,可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选择,既要考虑外观、经济,关键还要考虑防雷效果。
内部防雷装置是一种用于降低和预防雷电流在特定空间内产生的电磁影响,以及防止次生雷害如反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装置。它是指在直击雷防护区(LPZOB)内部采取的防雷措施,包括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和浪涌保护器等组成的设备。
共用接地系统是指将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装置(包括外部防雷装置)连接至接地装置的系统。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xx年版)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xx的规定,建筑物应当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屏蔽措施:在需要保护的区域内,使用屏蔽电缆是减少电磁干扰的有效方法。为了确保屏蔽效果,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进行等电位连接,最好在防雷区交界处也做连接。如果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那么需要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同样需要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处理。
合理布线:现代建筑离不开照明、电力、通讯、网络和监控等设备的管线系统。在防雷设计中,必须考虑防雷装置与这些管线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对于较长的管线或设施,如桥架,需要在两端进行接地处理。此外,需要注意电源线、天线、屋顶高处的彩灯以及航空障碍灯等线路的布置,以防止雷电冲击波对系统的影响。
电涌保护器(SPD)的防护包括电源电涌防护和信号电涌防护两部分。电源电涌防护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在总电房的低压配电柜电源总开关处应安装对地电源电涌保护器,作为一级防护;其次,在分配电柜中安装对地电源电涌保护器,作为二级防护;最后,在UPS电源、精密设备和电脑终端等设备处安装对地电源电涌保护器,作为三级防护。
2、住宅小区智能项目概述
该住宅小区主要配备了电视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以及物业管理处计算机网络系统,因此本项目针对这些系统提出了相应的防雷设计和施工方案。
电视监控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前端部分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黑白或彩色摄像机、镜头、云台、解码器、防护罩和支架等设备。
②、使用不同的传输方式来传输视频、音频或控制信号等,可以选择同轴电缆、网线、多芯线、双绞线、光纤等,可以进行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来传输。
③、终端部分:主要由画面分割器、监视器、控制设备、电视幕墙和控制台等组成。
为了有效保护电视监控系统免受雷击影响,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我们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当的防雷保护装置。同时,需要研究并实施信号线路、电源线路的布置、屏蔽和接地措施,以提高监控系统的抗雷能力,优化系统的防雷水平。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视对讲系统是现代小康住宅的一项重要服务设施,通过提供访客与住户之间的双向可视通话功能,实现了图像和语音双重识别,从而增强了安全性和可靠性。这种系统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住宅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创造了更安全的社区居住环境。系统主要包括室内用户机、门口机、管理机以及网络连接设备等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现代办公和信息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路由器、交换机、终端设备以及各种连接线缆等组件构成。一旦遭受雷击损坏,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
3、防雷设计及施工方案
3.1 低压电源系统防护
3.1.1 电源一级防护
通常情况下,配电系统的第一级防雷保护设计为:采用10/350μs波形、通流容量在15-25kA每线的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以及8/20μs波形、通流容量在60-100kA每线的保护器,用以限制感应雷击过电压在4000V以下。所有接线均采用16mm²的铜线连接,地线则采用25mm²的多股铜线连接。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安装开关型电源防雷模块或者电源防雷箱。
3.1.2 电源二级防护
根据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二次雷击参数要求,并结合雷电分流理论,为配电系统电源的第二级防雷,需选用通流容量为40kA、符合8/20μs波形的电源电涌保护器,以限制4kV线路在遭受感应雷击后产生的过电压不超过2500kV。为预防浪涌保护器因雷击损坏后导致电源对地短路,应在浪涌保护器前设置空气开关作为短路保护装置。
3.1.3 电源三级防护
根据智能建筑配电线路设计的实际需求,考虑到电子机房内各种设备的重要性,我们将配电系统的防雷保护级别定为第三级。为了有效应对雷击带来的过电压危险,我们采用了通流容量为10kA的8/20μs波形电源电涌保护器,将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在1500V以下。您可以选择使用限压型电源防雷模块或电源防雷箱来实现这一保护措施。
3.1.5 施工方案
监控中心和物业管理处的电源系统均应安装限压型电源防雷模块或电源防雷箱,以提供第一、二级防雷保护。
在监控中心内的监控主机、录像设备、可视对讲主机等设备的用电位置,建议安装防雷插座,并采用串联方式连接。这些插座应当带有LC滤波器,输出超低残余电压,作为电源线路的第三级精细保护。
在总线分支器的电源箱处安装单相电源防雷模块,用于提供线路第三级防雷保护。
在物业管理处电脑、路由器、打印机等设备的用电插座处安装防雷插座,串联安装,带LC滤波,超低残压输出,作为电源线路第三级精细保护。
3.2 监控系统防护
各类系统的电气线路,在建筑物内直接受雷击危害的区域(LPZOA)或受到直接雷击影响的防护区域(LPZOB)与第一级防护区域(LPZ1)交界处,应当安装适配的浪涌保护装置。这些保护装置应当采用8/20μs波形,通流容量不低于3kA的信号电涌保护器,用以限制数千伏的线路感应雷击过电压,确保设备不受损坏。此外,在监控系统的中央控制室内,还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1 施工方案
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其接地干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16mm2的铜芯绝缘导线,并应穿管敷设接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在室外一体化快球摄像机的电源线路前安装电源电涌保护器,可以有效防止雷击对摄像机电源线路造成的损坏。
在室外一体化快球的视频线路前安装1个视频信号电涌保护器,用于摄像枪视频线路的防雷保护。
在室外一体化高速球机的云台控制线路前添加一个控制信号电涌保护器,以保护摄像机控制信号线路免受雷击的影响。
在每个摄像枪视频信号线路进入机房设备之前,需安装一个视频信号电涌保护器,用于保护机房视频信号线路免受雷击影响。
在快球云台控制信号线路进入机房转换器前安装1个控制信号电涌保护器。用于机房控制信号线路的防护。
室内所有设备金属机架、金属线槽、保护接地和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子等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并确保接地可靠稳定。3.3可视对讲系统防护
可视对讲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宜在进出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l)交界处装设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需对设备进线缆线使用8/20μs波形、通流容量3kA以上的信号电涌保护器将数千伏的线路感应雷击过电压限制到设备允许值。
3.3.1 施工方案
在可视对讲总线分支器的联网总线及门口机的视频线路上安装视频信号电涌保护器,作为联网总线视频线路的防雷保护。线方式为接线端子。
在可视对讲系统的联网总线和门口机的通信线路上安装通信线路信号电涌保护器,用以保护联网总线通信线路免受雷击等损害。
3.4 计算机网络系统防护
3.4.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传输线路上浪涌保护器的设置
1)A级防护系统宜采用2级或3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2)B级防护系统宜采用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3)c、D级防护系统宜采用1级或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浪涌保护器应当根据不同的防护区域安装,分别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域(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域(LPZOB)与第一防护区域(LPZ1)的交界处,以及第一防护区域(LPZ1)与第二防护区域(LPZ2)的交界处。
3.4.2 施工方案
在ADSL通信线路进入设备前端安装信虑到信号电冲击的保护装置,以确保设备在遭受雷击时不受损坏。这种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信号线路在雷电活动时受到损害,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终端电脑、为了保护路由器和终端电脑免受雷击影响,我们在每个网络通信端口上安装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线电涌保护器。这些保护器可以有效防止雷电对路由器和终端电脑通信线路造成损坏,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和安全。
在机房内所有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
使用多股绝缘铜导线,将其单独连接到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计算机机房内的安全保护地、信号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浪涌保护器接地等,都需要连接到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上。
当多台计算机系统共用同一组接地装置时,建议分别采用M型或Mm组合型等电位连接网络。
3.5 接地以及等电位连接
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意味着建筑物的直击雷接地、感应雷接地、交流工作地和安全保护地等都共用同一个地网。这个地网需要保证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如果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额外设置地网。
3.5.1 施工方案
在监控中心和物业管理处,我们将在适当位置开凿孔洞,安装圆钢或扁钢作为引出线,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箱。网络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将采用S型结构,并确保消防控制中心内的所有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道、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的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以及电涌保护器接地端等都与等电位箱以最短距离连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防护。
室外一体化快球接地系统采用了就近接柱筋的设计方案。
4、运行维护
(1)安装避雷器后,首先要检查所有的接线是否正确连接,然后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和设备正常运行,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检查并解决,直到整个系统都正常工作。
(2)每年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必须对接地系统进行仔细检查和及时维护。检查时需确保连接部位紧固可靠,接触良好,接地引下线没有锈蚀,接地体周围地面无异常情况。如有必要,应当挖开地面检查地下隐蔽部分是否存在锈蚀问题。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进行处理。
(3)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宜每年进行一次测量。
(4)每年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必须对正在运行中的避雷器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性能正常。在雷雨季节期间,要加强外观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页面执行时间0.0213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