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鹿范文网 方案 工作方案

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精选2篇)

发布时间:2024-10-17  (6501字)

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 篇1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决策部署,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健全常态化的救助帮扶机制,切实筑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网络。为此,结合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甘肃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以及省民政厅等相关部门颁布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在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将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确保所有低收入人口都能被纳入监测范围。我们将完善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秉持快速预警、精准救助的原则,及时发现和帮助低收入人口面临的困难。我们致力于发现一户、监测一户、救助一户、动态清零一户,通过制度机制的建立,防止规模性返贫,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动态监测对象范围

  (一)低保对象是指经过审查认定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个人,可以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帮助。

  (二)特困人员是指因年老、残疾或未成年等特殊情况,生活无着、无依无靠,无力独立生活,需要社会救助和帮助的人群。他们通常被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措施。

  (三)低保边缘等易返贫致贫人口,是指家庭人均收入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5倍(在一些地区可放宽至2倍),不符合低保、特困条件,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相关规定的人群。同时,也包括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四)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情况导致家庭生活支出急剧增加或收入大幅减少,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人口被称为支出型困难人口,其所在家庭被称为支出型困难家庭。支出型困难人口的具体认定办法由当地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五)其他低收入人口包括一些特殊困难家庭或个人,比如登记失业人员、已登记办证残疾人、新入学大学生、患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需要支付较高医疗费用的人等。这些群体通常面临着经济压力和生活困境,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三、动态监测方式

  我们将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和传统渠道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线上预警和线下调查相互协调,同时将个人申请和主动发现相结合,来做好低收入人口的监测预警工作。

  (一)个人可以通过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或政务服务“一门受理”窗口提出申请,也可以通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或社区工作站代为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供家庭相关信息。县区可以通过社会救助网上、电话申请渠道,推广社会救助手机APP,实现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二)县区要全面展开“党建扶助”工作,将走访、发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重点关注未被纳入低保或特困扶助供养范围的残疾人家庭、无劳动力或弱劳动力家庭、有重病患者或慢性病人的家庭、遇到急难事项或意外事故的家庭等,积极发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将他们纳入相应的扶助范围,并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三)监测预警

  1.建立健全完善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非常重要。各县区民政局应当建立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为核心内容的数据库,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乡镇(街道)应当及时将通过个人申请和主动发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录入数据库。同时,逐步将教育、人社、住建、卫健、应急、医保等部门的专项救助信息,以及工会、残联等机构掌握的相关困难群众信息整合录入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中。

  2.优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以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系统为基础,拓展应用范围,优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实现城乡统筹、分层分级、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动态管理的目标,及时共享比对民政、医保、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按月开展监测预警。

  3.为了科学预警并精准施救,我们要重点关注已经被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低收入人口,监测社会救助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要留意是否还存在其他生活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对于未被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低收入人口,我们要密切监测是否符合救助条件,一旦符合条件,应及时将他们纳入救助范围,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调查了解情况、主动提供帮助,以有效预防困难群众再次陷入贫困的风险。

  四、常态化救助帮扶措施

  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低收入人口对象的困难程度和类型,分层分类实施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等救助帮扶措施,并积极开展服务类救助和慈善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

  (一)给予基本生活救助

  1.低收入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经过县区民政局(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后,这样的家庭就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2.针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特殊困难人员,实行“单人保”政策。特殊困难人员包括重残人员和重病患者。重残人员指持有中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以及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重病患者是指患有当地有关部门认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员,或者当年经医保部门及卫生健康部门认定后,个人就医自付费用超过上年家庭总收入的患病人员。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人员,将其纳入低保范围,执行“单人保”政策。对于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低收入标准的,按照低保政策和低保边缘家庭政策予以救助;对于不符合低收入标准的,在救助渐退期结束后将按规定退出救助范围。

  3.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低收入人口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经县区民政局审核确认(实行权限下放的地方,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二)实施专项社会救助

  1.对于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仍需支付部分医疗费用时,政府将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提供医疗救助。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医疗负担,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2.针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但处于失业状态的家庭成员,政府将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贷款贴息、税费减免、培训补贴、社保补贴以及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以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对于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政府将采取产业扶持、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吸纳、以工代赈带动、乡村公益岗位安置等政策,积极促进他们就业。

  3.针对低收入家庭中的在校学生,我们将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助学贷款、相关费用减免等方式,来实施教育救助。同时,对于因身体等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我们将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确保他们也能接受到教育。

  4.提供住房救助是为了帮助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的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政府可以通过配租公共租赁房或者发放租赁补贴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改善住房条件。对于农村低收入家庭主要居住在危房的情况,政府可以提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的补助,以确保他们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5.针对遭遇自然灾害的低收入家庭,我国将根据受灾情况给予必要的救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以及遇难人员家庭抚慰和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等项目。

  6.对于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相关部门将提供殡葬费用减免、取暖补贴等救助帮扶。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贴延伸至低收入人口,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救助服务。

  (三)给予急难社会救助

  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或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低收入人口,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用好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探索由急难发生地受理申请、审核、发放临时救助金,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和“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等政策。

  (四)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

  深入推进“资金物资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全方位帮助。针对生活无法自理的低收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和个人卫生条件。县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发展社会工作服务,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支持、资源对接、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等服务。同时,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购买综合保险,提供住院陪护、医疗报销等全方位服务。

  (五)积极开展慈善救助

  支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对因病因学因残等造成生活困难的低收入人口,引导支持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开展爱心公益、公开募捐等慈善活动,及时提供救助帮扶。加强慈善募捐与社会救助、救灾、公共卫生安全等突发应急事件的统筹衔接,提升慈善活动项目化、规范化水平。动员引导相关企业、组织将对低保家庭、特困人员的救助帮扶措施拓展到全体低收入人口中。探索社会救助志愿服务新模式,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保护弱势群体、传递社会关爱等方面的作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区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县区民政局要细化工作措施,定期督促调度,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作为“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回头看”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一体部署实施,确保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各相关部门应当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共同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措施,进一步明确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具体救助政策和帮扶措施,协力做好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及时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各类急难问题。县区民政局应以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为契机,主动加强与相关社会救助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全面掌握低收入人口的基本情况,及时录入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为其他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力量开展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提供支持。

  (三)加强宣传培训。县区民政局要通过印发宣传册页,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兜底保障和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政策,让更多困难群众了解政策、便捷申请救助帮扶。要加强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 篇2

  我连支部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的,__届五中、六中全会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扶贫措施,密切群干群关系,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如下扶贫帮困工作实施:

  一、指导

  我们将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特别是改善民生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农三连支部致力于建立政府主导、工会参与、职工广泛参与的扶贫帮困工作模式和机制,努力提升我连扶贫帮困工作水平,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1、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积极改善连队内部的干群关系,推动连队经济的健康发展。

  2、帮助困难群众落实脱贫解困措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病能医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3、帮助有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寻找一项致富途径,掌握一项生产技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家庭人均收入逐步达到或超过连队人均收入水平。

  三、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连队扶贫帮困小组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标语、宣传栏等,广泛宣传扶贫帮困的重要性、效果和措施,增加扶贫帮困的影响力,争取全连职工的支持,营造出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工作的浓厚氛围。

  2、我们将扶贫责任落实到位,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确保每位干部职工都认真对待扶贫工作。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帮扶计划,明确了扶贫责任人的任务目标,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3、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拓多种途径,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同时,我们也要加大科技扶贫的力度,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供科技支持,通过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快地实现脱贫,成为致富的榜样,带动更多困难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这样的智力扶贫措施将在帮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更多贫困户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大潮中。

  五、加强,狠抓落实。

  我们意识到加强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决定将扶贫帮困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我们成立了扶贫帮困小组,组长由连长和书记担任,副组长是薛菁,其他成员包括彭国玲、周檑、张修泉、易蓉、邓勇等人。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扶贫帮困工作也成为考核各位干部职工的重要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让所有干部职工都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改变工作风格,联系实际情况,切实将扶贫措施贯彻落实,努力确保完成农村三级联扶贫帮困任务。

  六、几点要求

  1、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扶贫帮困工作作为立足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将扶贫帮困工作纳入连队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解决贫困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我们坚持物资救助与文化救助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扶贫帮困的新思路、新形式和新方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

  2、我们要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落实。各成员必须深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切实得以落实。

  3、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连扶贫帮困小组需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展开扶贫帮困活动的宣传工作,激发全连职工群众对扶贫帮困的热情,积极传承中华民族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助力扶贫帮困活动取得成功,为此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精选2篇) 相关内容
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方案是指针对社会上处于困难境地的群众,采取相应措施和帮助,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的工作方案。
我们的企业整改方案涵盖了组织架构调整、流程优化、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欢迎了解更多详情!
这是库房整改方案的详细介绍,包括整改目的、内容、步骤等内容。
2024年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是教师在未来一年内个人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包括学习计划、职业发展、教学方法等内容。
这篇方案是关于中秋节活动计划书的内容,描述了中秋节活动的安排和计划。
提供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学生消防意识,掌握消防基本技能,确保学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和逃生措施。
这是一个一年级防溺水主题班会策划书,旨在通过举办主题班会的形式,向一年级学生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水域安全,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本文是一份医院中秋节活动策划书范文,详细介绍了医院如何策划中秋节活动,包括活动主题、内容安排、活动形式等。通过这篇策划书,医院可以更好地组织中秋节活动,提升员工和患者的节日体验。
这篇策划书详细介绍了乡敬老院的活动策划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安排、活动内容、预算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个策划书,可以了解到乡敬老院为老人们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旨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增进他们的幸福感和融入感。
这篇读后感是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描述了作者阅读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和体会。读后感通过500字的篇幅,对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展现了作者对这个经典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这篇读后感通过对《西游记》的阐述,展现了作者对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启示的领悟。通过读后感的分享,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这部作品,拓展对其内涵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阅读启示和感悟。
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详细描述了我对党的热爱和入党动机。

页面执行时间0.012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