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山秀水展示台
这是一项让学生搜集祖国河山美景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搜集五岳、五大淡水湖的图片、文字资料。)
2.提供收集的途径,可以网上查找,也可以在报刊图书中摘录。
3.指导收集后的整理,可以自编手抄报或其他形式交流。
二、以诚待人故事会
这是一次以诚信为主题、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讲述故事,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次实践活动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主题,关于诚信的故事。
2.搜集好资料以后,小组内先讲故事。
3.小组内推荐一名优秀的在班级交流。
4.召开班级故事会。
三、 “大自然的启示”交流会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们参与课内外沟通,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将语文学习与科学探究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去观察自然界,增长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建议在实践活动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确定活动方式,观察大自然探究发现(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写好观察日记。
2.收集资料,比如关于仿生学的一些实例。
3.可以动手试验,搞小发明等。
4.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信息,适当调控指导。可以日常交流,召集组长汇报,适时小结。
四“战争与和平”资料展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为了延伸课文学习内容,让同学们从多角度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为了消灭战争、捍卫和平而英勇奋斗的英雄们。通过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听取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激发同学们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情感,深刻理解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深重伤痛。
五、以生命为主题赛诗会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和丰富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建议在活动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学生自己动手查找以生命为主题的诗歌。
2.小组内交流筛选材料。
3.背诵诗歌。
4.可以组织不同的形式,比如个人朗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
六、走进田园谈体会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和诗意,体验到乡村生活中自然、朴实的魅力,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为了让活动更加丰富和有意义,我们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首先,请家乡在农村的同学分享一些家乡的特色景物和特产,让大家了解并感受家乡的魅力所在。其次,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乡村生活的图片资料,引导全班展开讨论和交流,增进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到附近的田园、果园进行参观,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乡村生活的惬意。通过收集的资料和亲身体验,我们可以开展一次生动而有意义的交流会,分享彼此对乡村生活的感悟和体会。期待这次活动能够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珍惜乡村的美好生活。
七、名人传记读书交流会
本次实践活动是对本单元的一个补充,目的是让学生们从不同的领域去了解名人的故事,从中受到一些启发,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八、趣味语文手抄报
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是对全册的一个总结。让孩子们对全书中出现的诗词、成语、对联、歇后语、名言警句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拓展,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目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4、在社会实践与调查中,我们的目标是初步掌握参与的方法,以及如何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同时也要学会进行研究探索和实验实证的方法。这些技能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解决问题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练习和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5、我希望通过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丰富经历,从中塑造更完善的人格。我希望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同时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应该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辅之以信息技术教育的补充与拓展,同时以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
2、我们将以五年级为试点,逐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试点实验工作。同时,我们也将根据三、四、六年级班级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将通过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各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好的,让我来为您修改: 为了拓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五年级各班将选择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研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相关资料,并在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其他年级也可以在这些主题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或者自选其他主题进行研究。
5、五年级的正、副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将全程协助各班开展好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图博中心无偿提供服务),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三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学校电脑房放学后向学生开放,实验班级要有班级网页;其他年级每个年级要有一个班级网页;四是开辟“红领巾种植园”和“小动物饲养角”;五是继续武装好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在已有的“菌类实验室”“科技室”“自然室”“ 科技苑”“机器人教室”的基础上,本学期开辟出“手工室”“美工室”,为学生的科技活动和制作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六是开辟“红领巾小气象站”,开展好对气象的观察、测量、计算、推测等实践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与南园挂钩,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二是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比如科学技术协会、污水处理厂、电视台、南郊奶牛场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三是与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挂钩,比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图博中心、太仓历史博物馆、太仓公园等,定期带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为了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学习体验。通过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方式,让这四大领域相互交叉,相互促进,达到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学校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常规课程的课时结合起来,灵活安排,既可以分散进行,也可以集中安排,内容既可以分开教授,也可以融合在一起讲授。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另外,老师们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学生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组建小组,在校内或校外开展各种活动,也可以邀请校外辅导员和家长参与指导,以确保活动的安全和质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班与班之间不要重复),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主题一: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平衡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性质上都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直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超越纯粹的理论知识。在教育目标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个人的体验,使他们成为有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个体,而不是简单追求功利性技能和书本知识。
第二,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与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该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例如,学生们开展关于绿化与环保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他们了解了绿化的分布情况、种类、益处、破坏情况等,并提出了加强绿化、保护绿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以此将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这些活动形成一个整体,既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也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5、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实验班的正副班主任是负责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他们负责指导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方向和方法。他们不仅要协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和项目,还要在活动进行中给予指导和支持,最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
(1)在确定活动主题和项目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科学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同时也需要考虑学生所处的社区环境和自然条件,以便引导他们确定合适的活动主题和项目。
(2)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技能,可以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基础训练。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引导他们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日记,及时记录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后续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们活动的进展,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支持,并时刻保持督促。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讨论活动,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帮助他们保持并提升学习的积极性。针对遇到特殊困难的小组,教师需要进行个别辅导,给予额外的关注和帮助。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当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积极开发校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和整理,得出结论。同时,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重点总结和反思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当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推动他们改变学习方式。在开展各项活动主题时,要求学生参与活动设计、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参观交流、实验探究、数据测量、社会服务、手工制作、宣传推广、表演展示、总结归纳、交流讨论、答辩辩论、反思反思等多种学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不同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交叉融合。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可结合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采用书面考试,可以通过作品展示、成果汇报、技能比赛等方式进行评价。本学期学校计划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比活动,同时在期末进行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页面执行时间0.008691秒